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例子: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 序的解放》)
基础信息
拼音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注音ㄘㄤˊ ㄓ ㄇ一ㄥˊ ㄕㄢ,ㄔㄨㄢˊ ㄓ ㄑ一ˊ ㄖㄣˊ
繁体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折矩周规(意思解释)
- 立盹行眠(意思解释)
- 偎慵堕懒(意思解释)
- 谨终追远(意思解释)
- 长虑后顾(意思解释)
- 粝食粗衣(意思解释)
- 油嘴油舌(意思解释)
- 东推西阻(意思解释)
- 上南落北(意思解释)
- 救饥拯溺(意思解释)
- 励精更始(意思解释)
- 道貌俨然(意思解释)
- 淑质英才(意思解释)
- 弹冠结绶(意思解释)
- 温良俭让(意思解释)
- 简傲绝俗(意思解释)
- 眼不著砂(意思解释)
- 凤引九雏(意思解释)
- 负固不悛(意思解释)
- 佳肴美馔(意思解释)
- 饮恨而死(意思解释)
- 赃盈恶贯(意思解释)
- 贸迁有无(意思解释)
- 独茧抽丝(意思解释)
- 横行奡桀(意思解释)
- 断圭碎璧(意思解释)
- 纤介不遗(意思解释)
- 迁延日月(意思解释)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意思解释、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至人无己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适应客观 |
| 三百瓮齑 |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
| 钝口拙腮 |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
| 视若儿戏 | 见“视同儿戏”。 |
| 花街柳市 | 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
| 雪案萤灯 | 同“雪窗萤几”。 |
| 当刑而王 | 谓先经受磨难而后飞腾黄达。 |
| 迷金醉纸 | 犹言纸醉金迷。 |
| 杯羹之让 | 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
| 功成愿遂 | 事情已经完成,心愿已经了结。 |
| 千条万绪 | 犹千端万绪。 |
| 走花溜水 | 比喻吹牛,说大话。 |
| 杯圈之思 | 杯圈:不加雕饰的杯具。指思念亡故的母亲。 |
| 早占勿药 | 不用服药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话。 |
| 瞻前思后 | 思前想后,反复思考。 |
| 洗心革志 | 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
| 匠石运金 | 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
| 王八羔子 | 王八:俗称乌龟或鳖。比喻妻子不忠、偷人养汉的丈夫以及坏小子。 |
| 狰狞面目 | 形容凶恶的相貌。 |
| 五尺竖子 | 同“五尺之童”。 |
| 振缨中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 洗手奉公 | 见“洗手奉职”。 |
| 强文浉醋 | 同“强文假醋”。 |
| 涸辙之枯 |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 毁誉不一 | 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
| 怫然不悦 | 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
| 箪食壶酒 | 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 |
| 札手舞脚 |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