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雨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雨霾风障指狂恶的风雨。宋·吴潜《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沈云暝。远岫四呈青欲滴,长空一抹明于镜。”
2、楚梦云雨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3、纚风沐雨纚:古代束发的布帛。风吹头,雨洗发。形容四处奔波,十分辛苦。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执事自西北控东南之议不复可行,恐纚风沐雨正无已时。”
4、矢如雨集矢:箭;集:汇集。箭像雨一样射下。清·林云铭《林四娘记》:“持弓回射,矢如雨集,俱向众兵头而掠过。”
5、雨蓑烟笠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唐·翁洮《渔者》诗:“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6、风餐雨宿在风中吃饭,在雨地里睡觉。形容行旅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风餐雨宿,走了二十八个日头,正月十四日,进了顺城门,在河漕边一个小庵内住了,安顿了行李。”
7、枪烟炮雨形容激烈的争战。《辛亥革命·安徽光复记》:“北皖以处于南北战争必趋之地,故凤颖二府属地仍在枪烟炮雨之中。”
8、旧雨重逢老朋友又相遇了。清 尹会一《与王罕皆太史》:“比想旧雨重逢,促膝谈心,亦大兄闲居之一快也。”
9、拨云撩雨比喻男女间的挑逗。元 刘致《一枝花 罗帕传情》套曲:“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
10、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11、雨帘云栋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12、大雨滂沱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13、云尤雨殢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明·单本《蕉帕记·覸婚》:“我鸟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殢相怜护。我凄凉无绪,他绸缪有余。”
14、雨蓑风笠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宋 李曾伯《沁园春 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词:“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15、栉风酾雨见“栉风沐雨”。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16、骤雨不终日骤:急速;终:竟,从开始到末了;终日:整天。攀雨下不了整天。比喻势头很猛不能持久。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撩云拨雨指人调弄风情。明 徐复祚《投梭记 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
18、云雨高唐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云雨高唐无心梦,良缘自挫甘磨弄。”
19、拨雨撩云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20、星离雨散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唐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当筵意气凌九宵,星离雨散不终朝。”
21、风雨如盘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22、祈晴祷雨祈:向神求祷;祷:向神祈求。祈求日出或下雨。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拳中。”
23、风雨如晦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4、狂风暴雨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25、栎阳雨金《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
26、滂沱大雨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27、大雨倾盆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唐 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8、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省略,指预示有事情发生郁达夫《大风圈外》:“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
29、斜风细雨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0、对床夜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唐 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31、骤风暴雨见“骤雨暴风”。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32、础泣而雨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宋 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3、翻风滚雨兴风作浪。
34、蛮风瘴雨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35、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36、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37、枪林弹雨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38、怕风怯雨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艰难困苦,娇气十足。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汤风冒雪,忍寒受冷;有一等人怕风怯雨,门也不出。”
39、雨巾风帽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40、沐雨栉风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41、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42、烟霏雨散形容众多。《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李善注:“烟霏雨散,众多也。”
43、腥风醎雨犹腥风血雨。
44、云愁雨怨喻指离情别愁。宋·孙光宪《何满子》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
45、云布雨润比喻教化远播。《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46、雨栋风帘犹言雨帘云栋。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47、矢如雨下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汉·班固《汉书·李陵传》:“陵在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48、苦雨凄风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南朝 梁 殷芸《小说 袁安》:“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49、风雨时若《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50、十风五雨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宋 陆游《村居初夏》诗:“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51、风流雨散散:分散。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飘零离散。晋·左思《蜀都赋》:“饮御酣,宾旅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之间。”
52、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53、雨收云散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54、风雨晦暝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55、干打雷不下雨干:空。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老舍《离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56、蚁封穴雨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57、风雨飘摇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58、飘风骤雨同“飘风暴雨”。《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9、震风陵雨指疾风暴雨。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60、云消雨散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