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雨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毛毛细雨毛:小,细碎。形容雨下得很细。《刘胡兰传》:“那天恰好是个阴天,还落着毛毛细雨。”
2、绸缪未雨绸缪:紧密缠缚。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3、风雨如晦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雨淋日炙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5、风雨如盘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6、烟蓑雨笠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7、雨霾风障指狂恶的风雨。宋·吴潜《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沈云暝。远岫四呈青欲滴,长空一抹明于镜。”
8、雨僽风僝见“雨僝风僽”。元·柯丹邱《荆钗记·庆诞》:“椿老萱衰,只恐雨僽风僝。”
9、八方风雨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10、风雨飘摇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11、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12、雨约云期指男女约会。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13、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14、血雨腥风下着鲜血的雨;刮着腥味的风。比喻形势、时局的险恶。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15、雨露之恩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16、楚天云雨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17、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晓道什么?只管胡言乱语!那见得我不会做生意,弄坏了事,要你未风先雨。”
18、阳台云雨阳台:神话中的台名。指男女合欢。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19、雨散云飞比喻离散。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20、风舂雨硙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硙:石磨,研磨谷物。比喻将发生某种情况,事先出现的征兆。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郭《图赞》曰:‘小虫似蚋,风舂雨硙。’”
21、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22、宿雨餐风形容旅途辛劳。明·陈汝元《金莲记·证果》:“梯山航海,白发将侵,宿雨餐风,红颜非故。”
23、乍雨乍晴乍:忽然。指忽儿下雨,忽儿天晴。比喻人心情不定,变化多端,也比喻时局变化莫测。宋·欧阳修《浣溪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为谁消瘦损容光。”
24、云朝雨暮指男女欢会之时。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25、雨过天青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26、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27、风雨萧条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28、疾风骤雨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29、断雨残云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30、腥风醎雨犹腥风血雨。
31、风雨晦暝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32、景公求雨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33、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34、沐雨经霜谓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明·屠隆《昙花记·云游遇师》:“还想我沐雨经霜,身中锁甲,手里沉枪。”
35、雷大雨小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36、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省略,指预示有事情发生郁达夫《大风圈外》:“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
37、春风化雨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38、翻手为云覆手雨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后笑。”
39、飘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管仲《管子 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40、风狂雨横狂:猛烈;横:粗暴。形容狂猛而迅急的风雨。宋·辛弃疾《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风狂雨横,是邀勒园林,几多桃李。”
41、腥风血雨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清 陈天华《警世钟》:“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42、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43、阑风长雨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泛指风雨不已。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44、箕风毕雨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尚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
45、雨蓑风笠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宋 李曾伯《沁园春 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词:“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46、拨雨撩云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47、风雨剥蚀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48、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49、欧风美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50、风雨连床同“风雨对床”。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51、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52、斜风细雨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3、魆风骤雨犹暴风骤雨。明·无名氏《白兔记·私会》:“魆风骤雨,不入寡妇之门。”
54、沛雨甘霖充足而甘美的雨水。比喻恩泽深厚。明 无名氏《四贤记》第二十八出:“情浓意长,情浓意长,沛雨甘霖,憔悴生香。”
55、雨过天晴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56、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元 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57、凄风冷雨见“凄风苦雨”。《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58、及时雨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59、翻手云覆手雨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60、直待雨淋头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