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河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河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2、口如悬河见“口若悬河”。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3、临河羡鱼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4、饮河鼹鼠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语出《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鲁鶢鶋惭厚享。”
5、邈若河汉形容奇异怪诞之极。明·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墨憨氏补辑《新平妖传》,奇奇怪怪,邈若河汉,海内惊为异书。”
6、邈若河山同“邈若山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
7、溃敌如决河溃:散,乱。溃败的敌人像河水冲决堤坝一样。唐·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顺海,乘兹破竹,溃敌如决河。”
8、砺岳盟河同“砺带河山”。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夷凶勘难,尔既立于殊庸;砺岳盟河,予岂忘于丰报。”
9、河奔海聚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元 刘壎《隐居通议 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10、投河觅井即寻死觅活。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说非看不可,或者没有得看,就要跳脚拍手,以至于投河觅井。”
11、悬河注火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12、九江八河泛指所有的江河。《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龙会,会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
13、饮河满腹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4、百二关河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15、河带山砺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黄河像条衣带,泰山像块磨刀石。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北周·宇文道《庾信集序》:“河带山砺,贻厥于后。”
16、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17、河斜月落见“河倾月落”。清·洪昇《长生殿·偷曲》:“你看河斜月落,斗转参横,不免回去罢。”
18、锦绣河山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19、一虎不河《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20、辨如悬河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金 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21、悬河泻火见“悬河注火”。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22、河东三箧指亡失的书籍。语出《汉书 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23、西河之痛痛:悲伤。指丧子之痛。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24、恒河之沙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夫死生转毂,因果循环,如恒河之沙,积数不可以测算。”
25、大好河山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26、邈以山河同“邈若山河”。清·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27、悬河注水见“悬河泻水”。《旧唐书·杨炯传》:“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28、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29、涓滴成河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无。”
30、江淮河汉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31、海晏河澄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鲸鲵吞士女。”
32、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33、香象渡河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李杜数公,如金鴙擘海,香象渡河。”
34、水牛过河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35、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36、河倾月落表示夜将尽。元·陈樵《月放过赋》:“河倾月落,馀欢未歇。”
37、冯河暴虎犹言暴虎冯河。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38、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39、血流成河形容被杀的人极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40、气壮山河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41、半壁河山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42、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43、辨若悬河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44、百二山河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45、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46、半壁山河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47、俟河之清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48、被山带河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49、恒河一沙比喻极其渺小。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50、倒峡泻河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
51、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52、河鱼腹疾指腹泻。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53、过河卒子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张友鸾《秦淮粉墨图》第62回:“这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时候呀!”
54、长江大河指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宋·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55、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56、三豕渡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57、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58、口似悬河见“口若悬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59、偃鼠饮河比喻所需极有限。《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60、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