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河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跳进黄河洗不清 |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2、滴水成河 | 比喻积少成多。 |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
3、偃鼠饮河 | 比喻所需极有限。 | 《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4、河梁携手 | 河梁:桥。指送别。 | 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
5、济河焚舟 | 济:渡过;焚:烧。渡过河就把渡船烧了。形容断绝退路;准备决一死战。 |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
6、流血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杀的尸横遍野,流血成河,大败亏输。” |
7、言若悬河 | 见“言类悬河”。 |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8、河带山砺 | 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黄河像条衣带,泰山像块磨刀石。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 北周·宇文道《庾信集序》:“河带山砺,贻厥于后。” |
9、顺口开河 | 犹言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我原来是私访,为何顺口开河?” |
10、气压山河 |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
11、锦绣河山 | 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 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
12、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
13、江河日下 |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 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
14、锦绣山河 |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
15、半壁河山 |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
16、河不出图 |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17、砺带河山 |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18、临河欲鱼 | 临:面对;欲:想要。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 | 《文子·上德》:“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织网。” |
19、海晏河澄 | 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 | 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鲸鲵吞士女。” |
20、鼷鼠饮河 | 比喻欲望有限。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21、江水不犯河水 |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 |
22、河斜月落 | 见“河倾月落”。 | 清·洪昇《长生殿·偷曲》:“你看河斜月落,斗转参横,不免回去罢。” |
23、言类悬河 |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 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
24、痛抱西河 | 比喻丧子之痛。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
25、悬河注火 |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 《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
26、口似悬河 | 见“口若悬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
27、河清海晏 |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 唐 顾况《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
28、海晏河清 | 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太平盛世。河:黄河;晏:平静。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一言启口,振动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
29、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
30、挥剑成河 | 将宝剑一舞,就变出一条河。形容法术高明,神通广大,实力雄厚。 | 元·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二折:“为上将者,挥剑成河,撒豆成兵。” |
31、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32、江淮河汉 | 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
33、泥船渡河 | 坐泥土做的船过河。比喻非常危险。 | 《三慧经》:“人在世间,譬如乘泥船渡河,当浮渡船且坏,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
34、河东三箧 | 指亡失的书籍。 | 语出《汉书 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
35、鱼烂河决 | 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36、黄河水清 |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
37、河海不择细流 | 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 《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38、河倾月落 | 表示夜将尽。 | 元·陈樵《月放过赋》:“河倾月落,馀欢未歇。” |
39、俟河之清 |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
40、恒河一沙 | 比喻极其渺小。 | 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
41、河出伏流 | 语出《淮南子·地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 语出《淮南子·坠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
42、河鱼天雁 |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
43、百二山河 |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
44、气壮山河 |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
45、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
46、先河后海 | 谓分清源流。 |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47、辨如悬河 |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 金 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
48、河东狮子吼 | 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 宋 洪迈《容斋三笔 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49、渡河香象 | 渡:横渡江河。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 《优婆塞戒经》第一卷:“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
50、西河之痛 | 痛:悲伤。指丧子之痛。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
51、气壮河山 | 同“气壮山河”。 | 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
52、河水不洗船 |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
53、河梁之谊 |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 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
54、涓滴成河 | 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无。” |
55、负石赴河 |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
56、河清云庆 |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 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河清云庆,祥光烛天。” |
57、长江大河 | 指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 宋·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
58、饮河鼹鼠 |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语出《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鲁鶢鶋惭厚享。” |
59、河落海干 | 比喻一点不剩。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睡觉。” |
60、河决鱼烂 | 比喻事物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 清·王夫之《读通监论·晋武帝》:“孰如近在汾晋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伥虎,河决鱼烂于腹心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