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生肖有关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2、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3、驱羊攻虎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4、鲸吞虎据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5、虎跃龙骧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6、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冯”同“凭”。徒手和虎搏斗;蹚水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7、没羽之虎比喻怪石。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
8、猛虎插翅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
9、养虎自齧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10、打死老虎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11、鼠技虎名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雪涛小说》:“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
12、龙行虎步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13、饿虎之蹊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14、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15、虎落平阳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16、迷离马虎糊里糊涂
17、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晋·葛洪《抱朴子·钦士》:“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18、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19、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宋·丁开《建业》诗:“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20、豕虎传讹同“豕亥鱼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21、雕虎焦原《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
22、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23、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明 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道不的露尾藏头,怎撒乖,没处安排。”
24、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
25、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26、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27、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三国 魏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鸱视狼顾,虎超龙骧。”
28、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29、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30、羊入虎口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31、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32、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其险恶。《魏书 彭城王传》:“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33、擒龙捉虎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34、猛虎添翼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35、初生牛犊不怕虎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36、除狼得虎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37、如狼似虎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38、虎视鹰瞵瞵:注视。像老虎和老鹰扑食那样贪婪、凶残地盯着清·洪楝园《后南柯·伐檀》:“虎视鹰瞵萃列强,竞称兵要犯封疆。”
39、谈虎色变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40、如虎生翼同“如虎傅翼”。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41、虎狼之国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42、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43、苛政猛虎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44、麟角虎翅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
45、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46、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47、潜龙伏虎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48、一虎难敌众犬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但打不过对方人多。
49、老虎头上打苍蝇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50、虎穴得子比喻诗文贴切中肯。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51、虎头上捉虱子比喻干危险的事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你偏进去,又不就走,还要虎头上捉虱子!”
52、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53、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54、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55、垂饵虎口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
56、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57、狮虎当道危险的阻障,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
58、虎豹狼虫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59、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60、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晋 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