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青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半青半黄 |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
2、青眼白眼 | 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3、绿水青山 | 泛称美好山河。 | 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
4、纡青佩紫 | 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 《隋书 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 |
5、鼻青眼紫 |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
6、平步青霄 | 见“平步青云”。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鸿鹄同燕雀。” |
7、红粉青蛾 | 红粉:古代化妆的红色粉;青蛾:青色的娥眉。比喻美女。 | 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
8、青史垂名 | 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 唐 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
9、青过于蓝 |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 宋 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
10、丹青妙手 | 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11、满目青山 | 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势大好。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
12、拖紫垂青 | 拖:垂下。汉代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比喻官位显赫。 | 《续古文苑·大隋车骑秘书郎张君之铭》:“昔年慷慨,拖紫垂青。” |
13、名标青史 |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
14、汗青头白 | 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15、妙手丹青 |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
16、青蝇染白 | 同“青蝇点素”。 | 《艺文类聚》卷二六引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
17、青女素娥 | 青女:神话中的霜雪之神;素娥:嫦娥。指美女。 | 唐·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18、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 指经过的时间长久,比喻永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
19、青霄直上 | 同“青云直上”。 | 宋·刘克庄《送洪侍御》诗之一:“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坚铁壁难。” |
20、名垂青史 | 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 | 清 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
21、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22、青鞋布袜 | 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 | 唐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
23、青眼相看 | 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 |
24、红粉青楼 | 红粉:原指红色的铅粉,为女子化妆用品,后借指美女;青楼:妓院。泛称有女色或可寻欢的场合。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若舞衫歌扇,转瞬皆非,红粉青楼,当场即幻,还讲甚么情呢?” |
25、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26、青蓝冰水 |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 |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
27、白饭青刍 |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
28、青鸟传音 |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使者传递信息。 | 《汉武帝故事》:“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
29、披云雾睹青天 |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披云雾睹青天。’” |
30、湛湛青天 | 湛湛:厚重的样子。比喻正义和公正。 |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
31、青云独步 |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 《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发悬梁,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 |
32、青门种瓜 | 在京城东门外种瓜。指隐居不当官。 | 元·张可久《寨儿令·次韵》:“你见么?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 |
33、朱阁青楼 | 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 宋 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
34、青黄不交 | 青:未成熟的庄稼;黄:已成熟的庄稼。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比喻新旧失去衔接。 | 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来年青黄不交之际,常平有钱无米。” |
35、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36、平步青云 |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
37、青史传名 |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
38、青堂瓦舍 |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
39、纡青拖紫 | 比喻显贵。 | 汉 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
40、青红皂白 |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
41、青口白舌 |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
42、青面獠牙 |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
43、以白诋青 |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
44、永垂青史 | 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 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
45、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46、青肝碧血 | 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 |
47、青霄白日 |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 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苟一毫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语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
48、青黄沟木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
49、鼻肿眼青 | 鼻子肿起,眼圈发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清 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见他鼻肿眼青。” |
50、青眼相加 | 青眼:眼睛平视。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5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
52、鼻青眼肿 |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
53、青春不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 | 茅盾《幻灭》:“如果她也有悲哀的时候,大概是想起青春不再。” |
54、炉火纯青 |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
55、青紫被体 |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 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 |
56、青蚨飞来 | 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
57、布袜青鞋 | 见“青鞋布袜”。 | |
58、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59、功标青史 |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
60、青史留芳 |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