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皮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黄皮刮瘦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余辰《蚕》:“一天过去了,蚕完全绝食啦,一个个饿得黄皮刮瘦,眼看就要死了。” |
2、钻皮出羽 | 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
3、涎脸涎皮 | 见“涎皮涎脸”。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月娘看不上,说道:‘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我叫丫头进来。’” |
4、鹿皮苍璧 | 形容本末不相称。 | 《汉书 食货志下》:“上(汉武帝)与汤(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颜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 |
5、嬉皮笑脸 |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 |
6、黄皮刮廋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余辰《蚕》六:“一天过去了,蚕完全绝食啦,一个个饿得黄皮刮廋,眼看就要死了。” |
7、橡皮钉子 | 犹软钉子。比喻以婉转隐晦的方式进行斥责或拒绝。 | 茅盾《子夜》十四:“屠维岳第二次听出吴荪甫很挖苦他,也就回敬了一个橡皮钉子。”又《清明前后》第一幕:“[余为民]只有一点美中不足,在碰了人家的橡皮钉子而自解嘲的时候,他那笑形,他那眼神,宛然是个白痴。” |
8、没皮没脸 | 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 老舍《正红旗下》:“这是没皮没脸,没羞没臊!” |
9、皮肉之苦 | 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
10、嘻皮涎脸 | 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糖葫芦嘻皮涎脸的答道:‘我不到你那里去,我到我相好的家里去!’” |
11、没脸没皮 | 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你这个没脸没皮的东西,滚出去!” |
12、瓜皮搭李树 | 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 宋 韦君安《梅磵诗话》中:“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
13、顽皮赖肉 | 见“顽皮赖骨”。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棚、扒、吊、拷,备受苦楚。这些顽皮赖肉只不肯招。” |
14、眼皮子薄 | ||
15、浮皮潦草 | 形容不扎实,不仔细。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八章:“这么大的事情,影响极坏,可是我们仅仅只浮皮潦草地警告一下就完事了。” |
16、娇皮嫩肉 | 指肌肤细嫩。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可怜这朝奉是花月丛中长大的,近年有了几茎胡子,主人才差他出来押船,娇皮嫩肉,何曾见过这样官刑。” |
17、鸡皮疙瘩 | 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你这个令收起来罢,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 |
18、反裘伤皮 |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 《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
19、狗皮膏药 | 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 | 刘复《<半农杂文>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
20、黏皮带骨 | 比喻拖沓,不洒脱。 | 宋·黄庭坚《钟离跋尾》:“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黏皮带骨语。” |
21、粘皮著骨 | 粘:粘贴,胶合。形容言行办事不干脆爽利,执着刻板。 | 宋·朱熹《朱子全书》第18卷:“其深浅在人,不必恁地粘皮著骨去说。” |
22、连皮带骨 | 连皮肤及骨头一起。比喻全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 |
23、与狐谋皮 | 见“与虎谋皮”。 | 《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
24、皮破肉烂 | 形容伤势很重。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瞧。” |
2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 |
26、妍皮痴骨 |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痴呆的骨头。比喻外表好看,内心不有聪明。 | 《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27、吹牛皮 | 说大话,闲聊天。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 |
28、皮里抽肉 | 形容身体变瘦。 |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 |
29、皮肤之见 | 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 | 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
30、抓破面皮 | 见“抓破脸皮”。 | 老舍《二马》第五段二:“我忍了这么些日子了,他一点看不出来。我知道不抓破面皮的跟他说,他要命也不明白我们的事情,非说不可了!” |
31、小眼薄皮 | 比喻爱占小便宜。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8回:“你娘与我些什么儿?他还说我小眼薄皮爱人家的东西。” |
32、墙上泥皮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
33、涎皮涎脸 | 亦作“涎皮赖脸”。亦作“涎脸涎皮”。嬉皮笑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姚长庚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 |
3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35、皮开肉绽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 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
36、皮伤肉绽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只一石子飞来,正中面门,皮伤肉绽,鲜血迸流,翻身落马。” |
37、硬着头皮 | 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 曾朴《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难相处,只好硬着头皮,老着脸子,追踪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旧的殷勤伺候。” |
38、顽皮赖骨 | ①谓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这等顽皮赖骨,不打如何肯招?” |
39、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指人生在世留下东西给后人。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40、杅穿皮蠹 | 杅:饮水器。比喻事先充分准备,谋定而后行动。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 |
41、涎皮赖脸 | 厚着脸皮纠缠,惹人厌烦。 |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14出:“你在这青堂屋舍里坐的,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
42、黄皮寡瘦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李晓明《平原枪声》:“一个个黄皮寡瘦,这使他蓦然想起在平汉线上遇到的那一伙散兵……” |
43、皮松骨痒 | 形容表面轻松自如而内心急切盼望。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用金花彩币为纳聘之仪,选了吉期,皮松骨痒,整备做转运使的女婿。” |
44、刮地皮 | 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 《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45、皮不存而毛焉附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 |
46、皮相之士 |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
47、牛皮大王 | 牛皮:指虚套的话。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 | 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
48、卷地皮 | 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 唐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客谢井)》:“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
49、卖狗皮膏药 | 比喻说得很动听,实际上在骗人。 | 刘复《<半农杂文>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
50、画虎画皮难画骨 |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51、嘴是两张皮 |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 |
52、刳形去皮 | 谓忘却形体和家国,而任乎自然。 | |
53、鹤发鸡皮 |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 北周 庾信《竹杖赋》:“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
54、黏皮着骨 | 见“黏皮带骨”。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
55、脱皮掉肉 | 指卖命。 | 崔巍《爱与恨》:“老头子一辈为小梁庄群众起早搭黑,脱皮掉肉奔波,哪天黑来不熬到鸡儿叫。” |
56、嘻皮笑脸 | 脸上带着顽皮的或不正经的嘻笑。形容不严肃或轻浮的样子。 | ①《红楼梦》第三十回:“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金旺来了,嘻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吧?” |
57、拉皮条 | 从中牵线,拉拢男女搞不正当关系。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5回:“实夫方知是拉皮条的,笑置不理。” |
58、与虎谋皮 | 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 | 《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
59、妍皮不裹痴骨 |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 《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60、皮松肉紧 |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