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生肖有关龙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龙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鼍愤龙愁鼍:扬子鳄。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宋·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2、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3、龙盘凤逸喻怀才不遇。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4、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
5、黄龙痛饮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龚振黄《青岛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门学界,纠合学界同志,连络全国人民,黄龙痛饮,岳武穆之是法;马革裹尸,汉伏波之未死。”
6、凤附龙攀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7、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俞锷《醉歌行》:“说霸争王各不让,龙拏虎跳旦复昏。”
8、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9、凤舞龙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10、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鸡犬飞升。”
11、马足龙沙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12、匣里龙吟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晋 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13、龙骧虎峙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
14、一世龙门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15、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唐·张怀瓘《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16、直捣黄龙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元 脱脱等《宋史 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今番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17、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说·铁崖先生杨维桢》:“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
18、白龙微服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19、龙腾虎掷同“龙腾虎蹴”。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20、骇龙走蛇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21、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22、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徐珂《清稗类钞·植物·银杏》:“根中生古藤,大亦合围,龙蟠虬结而上。”
23、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24、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25、凤翥龙骧形容奋发有为。明·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骧,燕友逢春,莺朋出谷。”
26、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27、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28、炙凤烹龙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29、龙骧虎跱雄踞貌。
30、龙山落帽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31、描龙绣凤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样样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32、蛟龙失水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33、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汉 孔鲋《孔丛子 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34、鱼跃龙门同“鱼化龙”。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35、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36、龙战玄黄见“龙血玄黄”。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37、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38、凤阁龙楼帝王居住的楼阁南唐·李煜《破阵子》:“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39、凤翥龙翔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明·张居正《陵寝纪》:“山趋水会,凤翥龙翔,信乾坤之……”
40、龙翰凤翼喻杰出的人才。三国·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41、龙飞凤舞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42、龙雕凤咀喻辞藻之美。
43、蟠龙踞虎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44、鱼龙变化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45、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元 汤式《哨遍 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46、笔走龙蛇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47、神龙失势势:地位和权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权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要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48、活龙鲜健形容健壮有活力。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一服用软口汤送下,明日再将乱活汤送下一服,包你活龙鲜健便了。”
49、百龙之智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50、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51、酒龙诗虎见“酒虎诗龙”。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
52、龙战于野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53、老迈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54、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55、画龙点晴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56、神龙失埶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57、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
58、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59、乘龙佳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唐·徐坚《初学记·鳞介部》:“黄尚为司徒,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温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60、矫若游龙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明 梅鼎祚《玉合记 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