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生肖有关龙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龙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龙章凤函喻文采炳焕。明·李东阳《赠太子太保缜远侯顾公合葬墓志铭》:“龙章凤函,天子有诰。”
2、龟龙麟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东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麟凤之应。”
3、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4、岁在龙虵见“岁在龙蛇”。
5、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说·铁崖先生杨维桢》:“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
6、白龙鱼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西汉 刘向《说苑 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7、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8、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9、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鸡犬飞升。”
10、龙断之登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11、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12、龙章秀骨喻文章秀逸遒劲。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13、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14、乘龙配凤比喻得佳偶,结良缘。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15、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16、笔走龙蛇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17、打凤牢龙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
18、白龙微服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19、龙战鱼骇喻战争激烈。《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鱼骇,盖不侔矣。”
20、牛眠龙绕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那东门外头许多牛眠龙绕的吉地,那富贵人家的冢田多半在这里。”
21、龙楼凤阙帝王宫阙。宋·欧阳修《鹎鵊词》诗:“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22、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23、黄龙痛饮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龚振黄《青岛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门学界,纠合学界同志,连络全国人民,黄龙痛饮,岳武穆之是法;马革裹尸,汉伏波之未死。”
24、炙凤烹龙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25、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26、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27、龙言凤语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28、龙飞凤舞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29、龙兴凤举喻王者兴起。《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
30、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31、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32、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宋·张孝祥《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舞凤飞龙五百年,尽将锦绣裹山川。”
33、大水淹了龙王庙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34、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明·徐渭《渔阳三弄》:“更有那两个儿,又不是别树上花,都总是姓刘的亲骨血在宫中长大,却怎生把龙雏凤种做一瓮鲊鱼虾。”
35、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明·陈与郊《义犬》第一出:“骑龙弄凤之兆,这有何妨。”
36、蟠龙踞虎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37、真龙活现形容逼真。蒋光慈《短裤党》二:“他每一次所做的传单,都是说的真龙活现也似的。”
38、龙门点额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39、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40、画龙点晴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1、真龙天子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42、烹龙煮凤见“烹龙炮凤”。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有《鹧鸪天》词为证: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43、配套成龙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工人歌谣选 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44、鱼质龙文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45、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46、屠龙之技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47、年老龙钟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尔母年老龙钟,不能料理中馈。”
48、流水游龙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49、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宋·苏轼《水龙吟》词:“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50、凤臆龙鬐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51、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52、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明·沈寿民《江上行》:“龙驰虎骤真人出,手挽经纶分乱麻。”
53、夔龙礼乐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54、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
55、车水马龙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56、曝腮龙门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辛氏三秦记》:“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腮龙门。”
57、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先秦 管仲《管子 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58、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魏书·高允传》:“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天邑,衣锦旧邦。”
59、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60、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