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身体有关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手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手不应心犹言力不从心。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2、高下在手同“高下其手”。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
3、点手划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4、举手之劳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5、负手之歌喻指临终前的咏歌。《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6、斫轮老手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7、比手划脚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8、洗手不作把手洗干净休息了。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凑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9、拱手低眉拱手:双手合抱致敬。形容尊敬顺从的样子。鲁迅《“文人相轻”》:“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说或不屑说。”
10、各显身手各:各自;显:表现,显露;身手:本领。各自显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11、打成平手比赛中打成平局,不分胜负
12、垂手恭立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13、垂手侍立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侍:侍侯。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侍立,伺候烧纸。”
14、洗手奉公见“洗手奉职”。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1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16、束手就缚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17、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18、棋逢对手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19、手足重茧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何处。”
20、碍手碍脚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21、人多手杂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22、唾手而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这房可唾手而得。”
23、七郄八手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24、一手一足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25、脚忙手乱同“手忙脚乱”。慌张不知所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26、手舞足蹈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7、拳不离手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七回:“果真拳不离手,待我歇息片时再舞。”
28、寸铁在手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29、毛手毛脚做事粗心,不细致。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30、束手无计同“束手无策”。明·申时行《杂记》:“设奸人窜入其中,为害叵测,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得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此皆公等剥肤之患也。”
31、著手成春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32、袖手旁观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33、拿手好戏拿手:擅长。原指演员最擅长的剧目。后用来形容最擅长的本领。茅盾《子夜》十七:“制造空气是老赵的拿手好戏!他故意放出什么托拉斯的空气来,好叫人们起恐慌。”
34、腥手污脚腥:弄脏;污:污染。指污染了手脚。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你这伙反贼,快早早下马受缚,省得我腥手污脚!”
35、援之以手对他人进行救助。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36、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37、得手应心见“得心应手”。《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38、垂手可得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39、束手就毙同“束手待毙”。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40、拿一手摆架子;要挟。
41、手帕姊妹指妓女之间的互称。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相公不知,这院中名妓,结为手帕姊妹,就像香火兄弟一般。”
42、捻脚捻手捻:通“捏”。手脚动作放轻。形容行动小心轻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门子只得捻脚捻手,把栓拽了,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
43、袖手充耳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44、束手自毙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45、棋逢敌手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46、一手一脚见“一手一足”。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47、耍手腕指为达到预想目的而使用手段。曲波《林海雪原》:“他又向我耍手腕,又向我要旅长那匹马。”
48、翻手云覆手雨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49、眼明手捷看得准,下手快。形容人反应快,动作敏捷。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50、探手可得探:向前伸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不费力气。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51、易于反手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晋 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52、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53、轻手轻脚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54、大手大脚①形容对财物毫不吝惜;没有节制地随便花费。②指行动鲁莽。③指身体强壮。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
55、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56、三只手扒手,小偷。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得有个人来监视‘三只手’。”
57、缩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58、一手包揽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59、重手累足两手相重,两足相迭,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终君去,不敢有所触。”
60、攧手攧脚犹言跌跌撞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