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身体有关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手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指手划脚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2、一手包揽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3、强将手下无弱兵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4、七手八脚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5、拱手低眉拱手:双手合抱致敬。形容尊敬顺从的样子。鲁迅《“文人相轻”》:“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说或不屑说。”
6、一手一脚见“一手一足”。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7、出手得卢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南齐书 张瓌传》:“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8、爱不释手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9、狠心辣手残忍的心肠,毒辣的手段。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10、指手顿脚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11、垂手恭立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12、如足如手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亲密无间。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13、多手多脚指人手脚忙乱或动手动脚给人添麻烦。
14、手舞足蹈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15、莫措手足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16、抬脚动手指一举一动。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17、绊手绊脚碍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他认为田地是样‘绊手绊脚的东西’,不知道多少人安土重迁。”
18、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宋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19、得手应心见“得心应手”。《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20、弹丸脱手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畅。宋·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饮》:“新诗如弹丸,脱手不移晷。”
2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李欣《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22、目披手抄披:翻阅。边读书边抄录。形容读书刻苦认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终日明窗净几,目披手抄,诚心好之,遂忘其劳。”
23、慌手慌脚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24、良质美手质:本质;美手:好手。指心灵善美,手工灵巧。《梁书·柳恽传》:“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
25、胼胝手足见“胼手胝足”。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
26、束手旁观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27、搏手无策搏手:两手相扭。指扭着双手,毫无办法。宋 洪迈《夷坚丁志 谢生灵柑》:“(谢生母)老病不肯服药,以夏月思生柑,不啻饥渴,谢生搏手无策。”
28、打成平手比赛中打成平局,不分胜负
29、拿手好戏拿手:擅长。原指演员最擅长的剧目。后用来形容最擅长的本领。茅盾《子夜》十七:“制造空气是老赵的拿手好戏!他故意放出什么托拉斯的空气来,好叫人们起恐慌。”
30、束手就擒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31、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32、大打出手“大打出手”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同时与几个人对打;互相投掷、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大:表示程度、规模之甚)。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33、挤手捏脚故意伸出手脚碰触对方身体,含有轻薄之意。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五回:“每日在路,俱有人瞧着锦囊,挨肩擦背,挤手捏脚。”
34、着手成春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35、举手加额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宋 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
36、指手点脚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37、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形容人们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高兴愉快的样子。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38、拿一手摆架子;要挟。
39、翻手作云覆手雨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40、束手就殪同“束手待毙”。《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41、缩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42、白手兴家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43、毛手毛脚做事粗心,不细致。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44、棋逢敌手,将遇良才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45、比手画脚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46、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47、手高手低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48、心闲手敏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49、束手束足见“束手束脚”。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50、大显身手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51、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52、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53、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
54、心狠手毒犹言心狠手辣。廖承志《教诲铭心头,恩情重如山》:“我怕会给周总理带来麻烦,因为张国焘是个心狠手毒的家伙。”
55、倒执手版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指惊惶失态。《晋书 谢安传》:“[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惧……既见温,坦之汗流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
56、洗手不作把手洗干净休息了。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凑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57、拿不出手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张爱玲《创世纪》:“她尽管阔气不要紧,我们全少奶奶去回拜,少了也拿不出手啰!”
58、神枪手射击技术十分高强的人。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4回:“二来见萧王妃击死李守义,已呼他作神枪手女将军。”
59、高下其手犹言上下其手。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60、螫手解腕比喻为了顾全大局而忍痛牺牲局部。《史记 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干?为害于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