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石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石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顽石点头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晋 《莲社高贤传 道生法师》:“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
2、磬石之固比喻不可动摇。
3、盘石桑苞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安稳牢固。《易 否》:“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
4、攻玉以石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长,治自己之短。《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安如盘石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6、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7、如获石田石田:指有石头的田地,借指没用的东西。指得到不可耕种的田地。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大王如获石田。”
8、金石之功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9、铄石流金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10、稳如磐石形容像磐石一样稳固,不可动摇。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周智道:‘忒稳,稳如磐石。’”
11、坚如磐石坚:牢固;磐石:大石头。牢固得像大石头一样。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作》:“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2、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13、柱石之寄寄:寄托。比喻国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14、心如铁石心像铁石一样坚硬。形容不易动感情或冷漠无情。三国 魏 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15、衡石程书见“衡石量书”。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16、石火风烛比喻为时短暂。唐·黄滔《祭宋员外》:“石火风烛,惊波逝水,诚修短之无改矣,奈痛伤之有等焉。”
17、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18、柱石之坚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19、飞砂走石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唐 韩鄂《岁华纪丽 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
20、射石饮羽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21、蜻蜓撼石柱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22、浮石沉木见“浮石沉木”。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23、躬蹈矢石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
24、金城石室比喻险固的城池。《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
25、石室金鐀见“石室金匮”。
26、悬驼就石比喻用力多,得益少。《法苑珠林》卷六六记载: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剥皮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上楼磨刀,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
27、五石六鹢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28、枕石漱流旧时指隐居生活。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29、匠石运斤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形容技艺精湛超群。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30、若卵投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汉书 刑法志》:“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31、叱石成羊一声呼喊,居然使石头变成了羊。比喻神奇的事情。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
32、身非木石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33、匪石匪席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34、鼎铛玉石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唐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5、珞珞如石珞珞:石头坚硬的样子。形容坚如顽石。春秋·楚·李耳《老子》:“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36、情坚金石彼此感情像金石一样牢固。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情坚金石,始终不改。”
37、眠云卧石比喻山居生活。唐刘禹锡《西山半若试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38、玉石俱焚俱:全部;都;焚:烧。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39、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40、走石飞砂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7回:“走石飞砂势更凶,推云拥雾乱行踪。暗藏妖孽来窥户,又送孤帆过楚峰。”
41、柱石之士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比喻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
42、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
43、卵与石斗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汉 焦赣《易林 艮之损》:“卵与石斗,麋碎无疑。”
44、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这里,端的,现放着试金石。”
45、木石鹿豕豕:猪。如同木头、石头、鹿和猪一样。形容愚笨无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冤哉!谓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岂有触香臭而不知者?”
46、焦沙烂石将沙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
47、石枯松老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48、叠石为山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
49、磐石之固比喻坚固不可动摇。《晋书·陆机传》:“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难,以成盘石之固。”
50、家无儋石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狂生》:“济宁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而得钱辄沽,殊不以穷厄为意。”
51、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52、玉石俱碎犹玉石俱焚。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
53、玉石不分比喻好坏不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54、以石投卵见“以碫投卵”。《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晋书·温峤传》:“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
55、心如金石犹心如铁石。《后汉书·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56、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57、漱石枕流旧时指隐居生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58、悬崖转石比喻形势发展迅猛。梁启超《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及其机之既动,则以悬崖转石之势,波波之相续,峰峰之不断,驯至数千百年而未有已。”
59、木石心肠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60、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