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金声玉振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比喻文辞优美。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2、镂金错采比喻刻意雕琢文词。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无意处虽镂金错采,终觉腻滞可厌。”
3、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4、横金拖玉谓官服盛装。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其犹子总戎弘玮、弘场及诸孙十二人,谋相与罗长筵,考钟鼓,横金拖玉,称百年之觞。”
5、惜字如金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文章所忌者,开口骂题。便说几句闲文,才归正传,亦未尝不可,胡遽惜字如金,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
6、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7、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8、纡佩金紫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汉 蔡邕《陈太丘碑文》:“纡佩金紫,光国垂勋。”
9、千金比屋有千金财产的人家一家连着一家。
10、焦金烁石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北齐 刘昼《刘子新论 大质》:“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11、纡金曳紫佩带金印紫绶。指身居高位。明 袁宗道《贺阳曲金令君父母荣封序》:“纡金曳紫者,多摧兰折玉之叹。”
12、金光闪闪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4、百二金瓯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
15、铄石流金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16、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7、堆金积玉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 贪欲》:“堆金积玉,来处要明。”
18、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19、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20、东箭南金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21、金革之患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汉·扬雄《长杨赋》:“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22、众口铄金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23、黄金铸象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国语·越语下》:“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24、堆金迭玉形容财富极多。唐 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迭玉光青荧。”
25、一壶千金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26、金玉良言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27、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28、金迷纸碎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29、金科玉条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30、浮光跃金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31、金屋藏娇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周庸祐也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32、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唐·骆宾王《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33、一顾千金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34、玉楼金阙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南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35、固若金汤金:指金城;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指汤池开水一样滚烫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阵地或所守卫的地方非常牢固。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36、摆袖却金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唐 韩愈《顺宗实录》第五卷:“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
37、重金兼紫谓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极言荣显。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绶。《后汉书·宦者传·吕强》:“中常侍曹节、王甫、张让等,及侍中许相,并为列侯……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李贤注:“金印紫绶。重、兼,言累积也。”
38、齐人攫金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
39、擂鼓鸣金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
40、金镳玉辔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②比喻爵禄。前蜀·毛文锡《接贤宾》词:“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
41、惜墨若金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清·张岱《又枯木竹石臂阁铭》:“运笔如铁,惜墨若金。”
42、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壶史》:“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
43、金钗细合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44、金鸡消息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45、迷金醉纸犹言纸醉金迷。清·黄树仁《<淞南梦影录>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
46、拾金不昧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47、避世金门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见“避世金马”。
48、水满金山见“水漫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49、精金美玉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之一:“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
50、金戈铁甲同“金戈铁马”。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51、怀金拖紫见“怀金垂紫”。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
52、金科玉臬同“金科玉律”。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53、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54、怀金垂紫旧指官尊位高,荣耀显贵。金:指金印。紫:指系印的紫色丝带。《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
55、铄金毁骨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56、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57、心如金石犹心如铁石。《后汉书·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58、暮夜怀金比喻暗中行贿。《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59、烁石流金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60、金谷酒数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晋 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