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嘴多舌长 | 好闲谈,好传播流言蜚语。 | |
2、急嘴急舌 | 急忙插话抢着说话 | 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 |
3、乖嘴蜜舌 |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
4、油嘴滑舌 |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
5、咂嘴弄舌 | 形容贪馋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
6、贫嘴滑舌 | 同“贫嘴贱舌”。 | 刘绍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 |
7、轻嘴薄舌 | 形容说话轻佻刻薄。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闲时常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
8、嘴甜心苦 | 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着,脚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占了。” |
9、有嘴无心 | 犹言有口无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
10、嘴尖舌头快 | 比喻话多而轻率。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 |
11、拙嘴笨舌 |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拙:笨;不灵。 | 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
12、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
13、贫嘴恶舌 | 同“贫嘴贱舌”。 |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
14、咂嘴弄唇 | 见“咂嘴弄舌”。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
15、铁嘴钢牙 | 比喻能言善辩。 | 《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 |
16、掉嘴弄舌 | 掉:摇动;弄:耍弄,播弄。指吵架。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六卷:“况且他是卖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至相争。” |
17、贫嘴饿舌 | ||
18、人多嘴杂 |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
19、没嘴葫芦 | 没有嘴的葫芦。比喻不善言谈或说话很少的人。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
20、驴唇不对马嘴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
21、耍嘴皮子 | 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 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那种作家。” |
22、磨嘴皮子 | 说废话 | 浩然《艳阳天》第84章:“别白磨嘴皮子了,咱们反破坏,把糟蹋麦子的鸡全砸扁它!” |
23、三寸鸟,七寸嘴 |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
24、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
25、驴唇马嘴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
26、磕牙料嘴 | 多嘴多舌。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
27、张嘴结舌 |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害怕或惊愕。 | 茹志鹃《里程》:“三娘这阵连珠炮,说得老刘张嘴结舌,不知怎么辩白是好……” |
28、调嘴调舌 | 见“调嘴弄舌”。 |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鲫鱼般跳。骂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 |
29、花马吊嘴 |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 曾朴《孽海花》第16回:“你倒还想来,别给我花马吊嘴的,妹妹记着前事,正在这里恨你呢!” |
30、驴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
31、心巧嘴乖 | 心思灵巧,能说会道。 | |
32、鹰嘴鹞目 |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 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
33、笨嘴笨腮 |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 |
34、嘴尖皮厚腹中空 | 说话尖酸刻薄,脸皮厚,腹中没有真才实学。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35、笨嘴笨舌 |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
36、咨牙俫嘴 | ||
37、七张八嘴 | 同“七嘴八张”。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
38、咸嘴淡舌 |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
39、强唇劣嘴 | 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也则为公心直道,从没分毫诈。也不是强唇劣嘴,要做乡村霸。” |
40、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
41、花马掉嘴 |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
42、歪嘴和尚瞎念经 | 比喻为谋私利而乱搬教条。 | |
43、多嘴多舌 |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
44、钉嘴铁舌 |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
45、乌鸦嘴 | 比喻说话讨厌的人。 |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我变成乌鸦嘴了。” |
46、耍贫嘴 | 没完没了地跟人说废话或玩笑话 | 张恨水《夜深沉》第十回:“小五,你干吗和她小孩子耍贫嘴。” |
47、尖嘴薄舌 |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 |
48、调嘴学舌 |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
49、嘴上春风 | 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 |
50、课嘴撩牙 | 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
51、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52、打牙配嘴 | 指相互戏虐,闲扯说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这妇人)常和从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
53、嘴上功夫 |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 |
54、嘴快舌长 | 爱说长道短。 |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妇言不是花言巧语,嘴快舌长,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总说一句,便是‘贞静’两个字。” |
55、黑眉乌嘴 | 眉头嘴脸都不干净。形容淘气、贪玩孩子的肮脏面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弄的你黑眉乌嘴的,那里还像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
56、打牙犯嘴 | 比喻乱开玩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越发在人前花哨起来,常和众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
57、嘴是两张皮 |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 |
58、鼻塌嘴歪 |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里禁得萧云仙的弹子打来,打得鼻塌嘴歪,无处躲藏。” |
59、磨牙费嘴 | 指反复琐碎的谈话或争论。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5回:“我的性儿你是知道的,我是合你磨牙费嘴的人么?” |
60、嘴硬心软 | 嘴上不服软,心里却认输。指人嘴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