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身体有关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尖嘴薄舌形容说话尖酸刻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
2、攧唇簸嘴攧:同“颠”。摇唇动嘴。说长道短,背后非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3、钉嘴铁舌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4、虚嘴掠舌比喻花言巧语。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5、调嘴调舌见“调嘴弄舌”。《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鲫鱼般跳。骂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
6、油嘴油舌形容说话油滑轻浮。《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
7、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8、七嘴八张形容人多语杂。《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官员一拥而前,七嘴八张的,都问道:‘世子何在?’”
9、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10、笨嘴笨腮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
11、龇牙咧嘴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12、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13、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赞赏。《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张老婆儿一旁看了,也不住的点头咂嘴。”
14、打嘴现世打嘴:打嘴巴。指丢人现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你我这样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去通报,没的去打嘴现世。”
15、笨嘴笨舌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16、七舌八嘴同“七嘴八舌”。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17、贫嘴恶舌同“贫嘴贱舌”。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18、咂嘴咂舌见“咂嘴弄舌”。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二:“菜上来了,老头儿咂嘴咂舌地夸奖这菜的滋味。”
19、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20、嘴尖舌快比喻话多而轻率。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5回:“不期成茂妻子,一则不知就里,二则嘴尖舌快,竟把‘都大叔进学迎过,不到我家’的话一一说完。”
21、甜嘴蜜舌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
22、黑眉乌嘴眉头嘴脸都不干净。形容淘气、贪玩孩子的肮脏面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弄的你黑眉乌嘴的,那里还像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23、咨牙俫嘴
24、弄嘴弄舌弄:玩弄,卖弄。犹言耍嘴皮子。形容卖弄口舌或搬弄是非。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这个弼马瘟着然会弄嘴弄舌。”
25、多嘴多舌指嘴多,不该说而说。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26、油嘴花唇形容说话油滑虚浮。清·李玉《清忠谱·创祠》:“日日假忙,说道某乡绅叫管家来邀;时时捣鬼,说道某官府着农民相召。止不过油嘴花唇,无非要骗人钱钞。”
27、人多嘴杂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28、耍嘴皮子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那种作家。”
29、多嘴饶舌指嘴多,不该说而说或爱管闲事。《三遂平妖传》第二回:“那个多嘴饶舌的、闲在那里不去打瞌睡,却去报新闻,搬起这样是非。”
30、贫嘴滑舌同“贫嘴贱舌”。刘绍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
31、课嘴撩牙搬唇弄舌。课,用同“嗑”。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32、咸嘴淡舌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33、多嘴献浅谓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34、笨嘴拙腮口才不行,不会说话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笨嘴拙腮的。”
35、咂嘴弄唇见“咂嘴弄舌”。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36、乖嘴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37、使嘴使舌搬弄口舌。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相于廷专好使嘴使舌的说我,不知几时着了我手,也是这般一顿,方才解我积恨。”
38、拙嘴笨舌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拙:笨;不灵。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39、贫嘴贱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40、龇牙裂嘴见“龇牙咧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41、闷嘴葫芦不爱说话的人。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气地对这个不会喝酒,偏要喝酒的闷嘴葫芦讲:‘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给娘丢脸来啦!’”
42、鸡烂嘴巴硬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43、强嘴硬牙谓能说善辩。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44、贫嘴饿舌
45、白磨嘴皮指说了一些无用的话,不能说动对方。
46、人穷嘴碎人越是穷苦越是说话啰嗦。
47、嘴尖舌头快比喻话多而轻率。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
48、嘴硬心软嘴上不服软,心里却认输。指人嘴好强。
49、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50、努牙突嘴努:用力伸出或突出。形容愤怒的神态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51、嘴尖牙利说话尖酸刻薄。
52、鼻蹋嘴歪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53、尖嘴猴腮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54、有嘴没心见“有嘴无心”。
55、箭穿雁嘴比喻不开口说话。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二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颤心寒,不敢出战。问了数声,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默默无言,无人敢应。”
56、铁嘴钢牙比喻能言善辩。《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
57、轻嘴薄舌形容说话轻佻刻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闲时常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58、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59、强唇劣嘴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也则为公心直道,从没分毫诈。也不是强唇劣嘴,要做乡村霸。”
60、麟角凤嘴嘴:鸟嘴。麒麟的角,凤凰的嘴。比喻稀罕名贵的东西。汉 东方朔《海内十洲记》:“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驽已断之弦,刀剑断折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