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数字有关十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十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一五一十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2、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5、十手争指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6、十荡十决荡:冲杀;决:冲破堤岸。形容多次冲杀,每次都能突破敌阵。《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7、十战十胜谓每战必胜。《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8、十室九空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晋 葛洪《抱朴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9、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10、十全十美十分完美;毫无欠缺。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11、十万八千里形容相距极远。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12、知一不知十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汉·桓宽《盐铁论·结和》:“秦知进取之利,而不知鸿门之难,是以知一不知十也。”
13、十夫楺椎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14、五光十色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15、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16、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8、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19、十变五化谓变化多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20、十恶不赦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21、驽马十舍见“驽马十驾”。《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22、十步九回头走十步,回头看九次。形容恋恋不舍。比喻犹豫不定。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
23、十夫桡椎见“十夫楺椎”。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24、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25、十转九空十次去九次空着手回来。形容赌博经常输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岂知家私有数,经不得十转九空,似此三年,渐渐凋耗。”
26、十成九稳谓相当稳妥可靠。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
27、版版六十四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清 顾张思《土风录》第13卷:“古执不活动,呵为‘版版六十四’。此钱居中语也。”
28、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9、十月怀胎比喻事情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30、寓言十九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31、九故十亲泛指亲戚朋友。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
32、十二道金牌金牌:宋代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的金牌。比喻紧急的命令。《宋史·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33、十羊九牧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34、十发十中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敬璞传》:“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死。”
35、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6、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37、十字打开比喻说话明白无隐,开门见山。宋·陆九渊《象山集·象山语录》:“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盖时不同也。”
38、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险。汉 贾谊《新书 匈奴》:“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
39、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40、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41、十目所视见“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42、三十六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清·李渔《玉搔头》:“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43、十家锅灶九不同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44、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45、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6、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光景。”
47、十有八九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唐 杜甫《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48、平原十日饮平原: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十日饮:连日的设宴招待。平原君为待客而举办的大规模酒宴。指朋友之间的欢宴。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为十日饮。”
49、十之八九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
50、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51、七老八十形容年纪很大。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52、一十八般兵器泛指各种兵器。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53、十字路口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54、十指有长短指:手指。十根手指头有长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样。唐·刘商《拟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55、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56、十拏九稳见“十拿九稳”。
57、归十归一谓有条有理。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58、十生九死形容历尽艰险。唐 韩愈《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诗:“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59、九流十家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汉 刘安《七略 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
60、得一望十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