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并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例子:清·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出。”
基础信息
拼音shí rì bìng chū
注音ㄕˊ ㄖˋ ㄅ一ㄥˋ ㄔㄨ
繁体十日並出
感情十日并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七舌八嘴(意思解释)
 - 气义相投(意思解释)
 - 恶言泼语(意思解释)
 - 兰艾同焚(意思解释)
 - 十里长亭(意思解释)
 - 卖乖弄俏(意思解释)
 - 明人不做暗事(意思解释)
 - 忿然作色(意思解释)
 - 枕山栖谷(意思解释)
 - 一差半错(意思解释)
 - 安土重居(意思解释)
 - 杀鸡焉用牛刀(意思解释)
 - 异议蜂起(意思解释)
 - 杨虎围匡(意思解释)
 - 草头天子(意思解释)
 - 说白道黑(意思解释)
 - 山积波委(意思解释)
 - 口干舌焦(意思解释)
 - 饱眼福(意思解释)
 - 嘴尖皮厚腹中空(意思解释)
 - 感极涕零(意思解释)
 - 周郎顾曲(意思解释)
 - 使枪弄棒(意思解释)
 - 急獐拘猪(意思解释)
 - 矫情镇物(意思解释)
 - 废铜烂铁(意思解释)
 - 秋月春花(意思解释)
 - 计日可待(意思解释)
 
※ 十日并出的意思解释、十日并出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 穷愁潦倒 |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 
| 主人翁 | 当家作主的人。 |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 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 走过场 |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 沉鱼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 纷红骇绿 |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 
| 光怪陆离 |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 
| 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 
| 脸黄肌瘦 |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