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生肖有关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鸡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鸡鹜争食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2、山鸡舞镜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很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3、卓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4、鸡皮鹤发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5、偷鸡不着蚀把米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这艄公好晦气!却不是‘偷鸡不着,反折了一把米’?”
6、呆如木鸡见“呆若木鸡”。《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7、鸡犬不惊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8、土鸡瓦狗见“土鸡瓦犬”。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9、杀鸡为黍谓殷勤款待宾客。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10、嫁鸡逐鸡,嫁犬逐犬嫁:女子出嫁;逐:追随。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随从一辈子。宋·赵汝鐩《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11、鸡飞狗窜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曲波《林海雪原》:“日寇投降后,这个大佐特务,被人们撵的鸡飞狗窜,他的党羽,纷纷落网。”
12、缚鸡之力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13、鹤行鸡群同“鹤立鸡群”。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14、鸡黍深盟黍:黄米;鸡黍:指待客的饭菜;深盟:深厚的交往。形容朋友之间友谊深厚。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因此乞天恩先到泉台上,才留的这鸡黍深盟与那后人讲。”
15、嫁鸡逐鸡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宋 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
16、鸡伏鹄卵伏:孵卵;鹄:天鹅。用鸡来孵天鹅蛋。比喻才小难当大任。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
17、杀鸡扯脖形容心里着急、发誓、赌咒的神态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跪在地上,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
18、淮南鸡犬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19、闻鸡起舞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0、牝鸡牡鸣同“牝鸡司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21、鸡鸣馌耕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22、炙鸡絮酒用一只鸡和棉絮渍酒祭奠。指悼念故人,祭品虽薄而情意很深。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徐稚传》:“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23、鹤困鸡群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群,与侪众无异。”
24、蠢若木鸡形容神貌呆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25、鸡鹜相争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26、鸡不及凤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南齐书·王慈传》:“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
27、斗鸡走马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汉书·宣帝纪》:“[宣帝]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
28、争鸡失羊比喻贪小失大。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鸡失羊,亡其金囊。”
29、偷鸡摸狗指小偷小摸。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30、落汤鸡掉进水里的鸡。形容人浑身水淋淋的狼狈相。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那老妪闻言,好像落汤鸡一般,口不能言。”
31、捉鸡骂狗犹指桑骂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张氏晓得了,反怪媳妇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团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鸡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
32、鸡鸣戒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诗经 齐风 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33、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34、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35、木鸡养到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6、鹤处鸡群同“鹤立鸡群”。《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37、鸡犬不宁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8、只鸡絮酒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39、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虽贫士也,语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岂有圣门弟子,贪纨袴之膏粱,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
40、鹤立鸡群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41、鸡肥不下蛋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42、牝鸡无晨牝:雌性的。雌鸡不报晓。比喻妇女不掌握政权。《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4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44、雄鸡断尾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45、鸡飞狗跳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46、家鸡野鹜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47、鼠肚鸡肠犹言鼠腹鸡肠。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48、鸡犬不留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49、炙鸡渍酒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50、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宋·陆游《书斋壁》诗:“平生忧患苦萦缠,菱刺磨成芡实圆。”自注:“俗谓困折多者谓菱角磨作鸡头。”
51、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做小娘的,不是个软壳鸡蛋,怎的这般嫩得紧?似你恁地怕羞,如何赚得大主银子?”
52、只鸡樽酒见“只鸡斗酒”。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鸡樽酒,山中未为乏也。”
53、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系统。茅盾《雨天杂写》:“则此一特点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拟题曰:‘鸡零狗碎’云尔。”
54、偷鸡盗狗见“偷鸡摸狗”。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欢,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任意停眠整宿。”
55、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1回:“不是这说贼三寸货强盗,那鼠腹鸡肠的心儿,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56、宁为鸡尸,不为牛从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57、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58、鸡飞狗叫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反“扫荡”》:“忽然,邻庄鸡飞狗叫,老乡们拖着孩子向庄外奔跑。”
59、鸡豚之息比喻微小的收益。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
60、山鸡照影山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顾影自怜。宋·黄庭坚《睡鸭》诗:“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对镜不作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