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身体有关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绞尽脑汁绞:挤;用;尽:完。形容用尽了心机;想尽了一切办法。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2、摇头幌脑见“摇头稾脑”。鲁迅《<准风月谈>前记》:“《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幌脑的高兴了一大阵。”
3、贼头贼脑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清 李渔《玉搔头 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4、鼓脑争头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
5、昏头昏脑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6、冲昏头脑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7、削尖脑袋形容一个人伪装,粉饰,拚命钻营的丑态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三回:“南京政府里的官员,大都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钻门路巴结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
8、置之脑后放在一边不再想起。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9、死脑筋思想僵化固执的人。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小爷叔,你真是死脑筋,旁人的话,哪里听得那么多。”
10、撞头磕脑比喻碰壁,行不通。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9卷:“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二三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磕脑。”
11、眉头眼脑指眉眼间的神色。宋·周紫芝《感皇恩》词:“思量也胜,看个眉头眼脑。”
12、豆渣脑筋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13、榆木脑袋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谷峪《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幺办,俺也赞成。”
14、脑瓜不灵指人不聪明,思想转不过弯来。
15、蔫头耷脑蔫:枯萎;耷:垂。没精打采的样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满银蔫头耷脑走出门坎后,惊讶地看见是他的小舅子,便把罗着的腰直了一下,脸上倒显出了几分羞愧的颜色。”
16、舒头探脑伸头去探看。形容行为鬼鬼祟祟。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回:“只是舒头探脑,望里边一望,又退立了两步。”
17、套头裹脑比喻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分辨不清。形容十分周密不露破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
18、一股脑儿通通。曾朴《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
19、摇头晃脑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20、头昏脑闷犹言头昏脑胀。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21、兔头麞脑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22、贼头鼠脑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23、头疼脑热泛指一般的小病。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一百日以里,但有头疼脑热,都是你。”
24、虎头虎脑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25、撞头搕脑犹言到处碰壁。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
26、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27、枯脑焦心谓竭尽心力。《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云南杂志>》:“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
28、斜头歪脑喻相貌不周正。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阎王爷叫你当穷汉,斜头歪脑还想把身翻。”
29、滑头滑脑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林语堂《上海颂》:“及那些滑头滑脑的旅馆茶房的都市三呼:你真是伟大而不可思议啊!”
30、龙肝凤脑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31、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32、笨头笨脑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33、鹰头雀脑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34、寻头讨脑寻:探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35、傻头傻脑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36、头昏脑眩见“头昏脑胀”。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37、低头搭脑见“低头耷脑”。梁斌《红旗谱》一:“老祥子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头搭脑坐在台阶上。”
38、披头盖脑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39、肥肠满脑同“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清·捧花生《画舫馀谭》:“酒楼废而茶园兴,岂肥肠满脑者,餍饫既深,亦思乞灵于七碗耶?”
40、藏头亢脑遮遮掩掩,不明不白。《朱子语类辑略》卷七:“乡里诸贤文字,以为皆不免有藏头亢脑底意思,有学者来问,便当直说与之。”
41、死脑瓜骨不开通。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42、横头横脑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
43、楞头楞脑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44、痛心拔脑形容伤心到极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45、戆头戆脑楞头楞脑,傻头傻脑。
46、有头有脑喻有头绪,有条理。
47、昏头搭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48、针头线脑见“针头线脑”。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只有晁夫人是个不肯忘旧、念人好处的人,凡是便人回家,不是二两,就是一两,再少也是五钱,分外还有布匹鞋面、针头线脑之类。”
49、有头无脑形容蠢人。
50、不知头脑弄不清楚是怎幺回事。犹不知所措。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连自己身子立不勾,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正是不知一个头脑。”
51、狗头鼠脑喻奴才相。《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52、头脑冷静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如果头脑冷静,就绝不会这样做了。”
53、倔头倔脑形容说话、行动生硬的样子。多指说话不讲方式、直来直去的样子。
54、昏头晕脑见“昏头昏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55、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56、劈头劈脑正对着头部。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57、傲头傲脑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58、伸头探脑不断伸着脑袋张望。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
59、昏头打脑见“昏头搭脑”。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60、缩头缩脑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