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四季有关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寒木春华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2、口角春风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你近日与道台好相与,万望口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点了买办差,就过的日子了。”
3、春寒料峭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4、枯木逢春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5、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6、春来秋去秋天过去,春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芳颜不似前潇洒。”
7、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8、春山八字八字:指眉毛。形容眉如春山秀美。《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春山八字争妍媚,姨姨妹妹皆殊丽。”
9、青春不再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茅盾《幻灭》:“如果她也有悲哀的时候,大概是想起青春不再。”
10、漏洩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11、春祈秋报祈:向神求祷;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孔颖达疏:“既谋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报,故次《载芟》、《良耜》也。”
12、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且说腊尽春来,到了正月初四日。”
13、春光漏泄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唐 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14、鸿爪春泥同“鸿爪雪泥”。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苕生乃寄余诗云:‘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17、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
18、月旦春秋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劭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19、满面含春比喻心情喜悦舒畅,满脸笑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哪里?’”
20、如登春台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21、春雨如油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22、春暖花香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
2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24、春蚕抽丝蚕:昆虫名;抽:拔出。形容人的思绪、言谈牵扯无尽。陈波《漫谈聊天》:“聊起来也定会如春蚕抽丝,而总无尽意吧。”
25、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26、满脸春色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茅盾《子夜》:“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朱吟秋和陈君宜也是满脸春色。”
27、春韭秋菘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泛指时新菜蔬。《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28、大地春回见“大地回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29、春梦无痕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30、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31、回春妙手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粤剧《关汉卿》第三场:“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我已经好了八九成。”
32、柳暖花春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唐 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诗:“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33、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34、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35、春风野火比喻迅猛之势。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36、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明 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37、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8、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39、如坐春风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第四卷:“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40、春葩丽藻比喻美妙的言谈。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41、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42、春满人间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宋 曾巩《班春亭》诗:“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43、行下春风望夏雨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44、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45、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46、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7、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48、回春之术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参见“妙手回春”。
49、有女怀春谓少女爱慕异性。《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50、著手成春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51、嘴上春风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52、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53、春花秋实见“春华秋实”。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54、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55、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56、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7、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58、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59、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60、春风满面春风:比喻笑容。形容情绪愉快;满脸高兴的样子。也作“满面春风”。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四折:“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声长笑海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