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收刀检卦 | 谓停止胡作非为。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大路不平旁人铲,识向的各自收刀检卦,走你的清秋大路。” |
2、刀头燕尾 | 喻笔锋劲利。 |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
3、捉刀人 | 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4、持刀弄棒 | 持:拿;棒:木棍。形容喜欢习武。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8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 |
5、刀过竹解 |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
6、小试牛刀 | 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
7、鼎镬刀锯 |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
8、刀耕火种 |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
9、临阵磨刀 | 临:到;快要;阵:军队作战时布置的阵势;这里指上阵打仗。枪:梭镖一类的兵器。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10、弓上弦,刀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
11、一刀两段 | 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
12、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13、借刀杀人 | 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 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
14、心如刀割 |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
15、短刀直入 | 比喻开门见山,直截爽快。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一:“我们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个社会的真实相,而且还可借以判明以前的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 |
16、真刀真枪 | 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
17、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18、卖刀买牛 | 刀:武器。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刀买牛。” |
19、千刀万剁 | 本指古代凌迟的酷刑,后亦常用为咒骂语。 |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干着你六问三推,生将我千刀万剁。” |
20、刀俎馀生 | 犹虎口余生。 | |
21、放下屠刀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2、锥刀之用 | 指微小的功用。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 |
23、宝刀不老 |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
24、刀枪剑戟 |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
25、畏刀避箭 | 畏:害怕,畏惧。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
26、两面三刀 |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
27、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28、剑树刀山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
29、持刀动杖 | 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
3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31、吞刀吐火 |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 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
32、万剐千刀 | 剐:割肉离骨。古代的凌迟的酷刑。形容人的罪恶重大。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那厮万剐千刀,切莫轻轻地素放了。” |
33、铅刀一割 | 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 《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
34、快刀斩乱麻 | 快:锋利。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 《北齐书 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
35、刀光剑影 |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36、快刀断乱麻 |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
37、刀锯鼎镬 | 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赞》:“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
38、抽刀断水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39、枪声刀影 | 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 |
40、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41、刀刀见血 | 比喻说话厉害。 | 古立高《隆冬》:“口尖舌利,刀刀见血,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 |
42、快刀斩乱丝 |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同“快刀斩乱麻”。 | 钱钟书《围城》:“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 |
43、笑里藏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
44、笑中有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唐·白居易《天可度》诗:“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
45、割鸡焉用牛刀 |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46、拔刀相助 |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 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47、刀头剑首 | 极喻危险的境遇。 | 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
48、千刀万剐 | 原指旧时代的一种酷刑……凌迟;后来咒骂坏人当受极刑 。 | 元 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第四折:“当堂判个斩字,即日押赶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
49、杀人不用刀 | 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问:‘如何是衲僧口?’师曰:‘杀人不用刀。’” |
50、隈刀避箭 | ||
51、刀笔老手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
52、买犊卖刀 | 犹言卖剑买牛。 | 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 |
53、刀山剑树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
54、捉刀代笔 | 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55、操刀必割 | 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 《六韬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
56、心如刀锉 |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 元 周文质《蝶恋花 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 |
57、卖犊买刀 | 谓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
58、拔刀相向 | 指动武。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
59、笑处藏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
60、靴刀誓死 | 指战死沙场的决心。 | 《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