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身体有关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齿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发秃齿豁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2、共相唇齿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魏书·百济传》:“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3、齿弊舌存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4、打落牙齿和血吞和:混合。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5、齿过肩随谓尊礼长者。《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见与齿过肩随,礼殊拜绝,怀抱相得,忘其年义。”
6、头白齿豁豁:破缺。头发白,牙齿缺。形容人衰老的状态清·汪琬《答陈蔼公论文书》:“年比四十,而精气衰耗,头白齿豁。”
7、齿白唇红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8、齿如含贝同“齿如齐贝”。《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9、不足挂齿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10、资浅齿少资:资历。资历浅,年纪轻。宋·张孝祥《严守朱新仲》:“某赣愚不学,资浅齿少,而今兹除授,乃先众俊,朝夕揣惧。”
11、齿豁头童齿缺发秃。指老态。宋·陈师道《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烟,齿豁头童不计年。”
12、槁项没齿颈枯齿落。年老貌。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是时科第既益重,豪儁之士,槁项没齿,冀得当于一试。”
13、屐齿之折形容内心喜悦之甚。《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14、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15、伶牙利齿伶:聪明,乖巧;利:流利,锋利。口齿流利。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
16、齿若编贝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17、斗牙拌齿犹言斗口齿。以戏言相挑逗。斗,通“逗”。《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说了几句正经话,吃了几杯壮行酒。”
18、以尽吾齿来度过我的一生.。
19、唇齿相须犹唇齿相依。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20、黄发儿齿比喻人长寿。
21、没齿不忘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22、投梭折齿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晋书 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23、龈齿弹舌龇牙咧嘴地咒骂。明 沈德符《野获编 妇女 燕姬》:“所饷不满所望,必龈齿弹舌,狞凶万状。”
24、灵心慧齿天资聪慧,口齿伶俐。清·程羽文《鸳鸯牒》:“蔡文姬灵心慧齿,辱迹穹庐。”
25、没齿无怨比喻永无怨言。《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26、何足挂齿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东汉 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27、齿牙余论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28、齿少心锐年轻气盛,锐意进取。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
29、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30、瞋目切齿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31、搜根剔齿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
32、龆年稚齿龆年:童年;稚齿:年少。指童年。《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论》:“龆年稚齿,养器深宫,习趋拜之仪,受文句之学。”
33、星眸皓齿眸:眼珠;皓:白的样子。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比喻美女。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折:“家破人亡不为别,舍性命轻抛撇,则恋着星眸皓齿,杏脸莺舌。”
34、齿如齐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庄子·盗跖》:“唇如激丹,齿如含贝。”
35、噙齿戴发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奉先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噙齿戴发,与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36、驹齿未落驹:小马。小马的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北史 杨愔传》:“此儿驹齿未落,忧心忡忡是我家龙文(骏马名),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
37、终身不齿齿:录用。一辈子不录用。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38、犬马之齿齿:年轮。自己的年龄。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39、齿牙为猾谓谗言造成灾祸。《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40、难以启齿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41、难于启齿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2回:“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
42、皓齿娥眉皓:白的样子。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瞿蜕园注:“皓齿娥眉,美女的代称。”
43、齿落舌钝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44、嚼齿穿龈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45、齿牙之猾见“齿牙为猾”。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46、齿牙馀惠谓帮人说好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馀惠。’”
47、令人切齿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48、齿牙馀论比喻随口称誉的话《南史 谢脁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馀论。”
49、俐齿伶牙能说会道。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
50、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51、尊年尚齿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
52、怒目切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53、唇亡齿寒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54、戴眉含齿见“戴发含齿”。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55、嗔目切齿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56、韶颜稚齿谓年轻而容貌美好。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57、不齿于人指被人看不起。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58、稚齿婑媠稚齿:年少;婑媠:美好的样子。指年轻的美女。《列子·杨朱》:“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
59、犬马齿索齿索:没牙。狗和马老了,牙都掉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迫于岁暮,犬马齿索。”
60、朱口皓齿皓:白。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无名氏《杂事秘辛》:“目波澄鲜,眉抚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魇颐颔,位置均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