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武器有关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枕戈待敌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南齐书·褚渊传》:“结垒新亭,枕戈待敌……锋镝初交,元恶送首。”
2、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3、挥戈返日挥:舞动。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将戈一挥,可以使西下的太阳回转过来。①比喻留连光景,希望白天能够延长。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够排除困难,扭转危局的雄才大略。亦作“探戈反日”、“探戈回日”、“挥戈退日”、“鲁戈回日”、“鲁阳探戈”。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既同处厝火积薪之会,当励挥戈返日之忠。”
4、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5、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
6、枕戈尝胆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南朝·梁·沈初明《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纬天,沉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
7、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8、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9、砺戈秣马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旧唐书·刘仁轨传》:“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
10、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11、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12、倒持干戈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13、鲁戈回日同“鲁阳挥戈”。清·丘逢甲《和平里行》:“鲁戈回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
14、倒戈卸甲比喻放下武器认输。《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15、以戈舂黍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16、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17、金戈铁甲同“金戈铁马”。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18、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7回:“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能轻动干戈。”
19、反戈相向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20、大动干戈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1、被甲枕戈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新五代史 杂传十二 刘词》:“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
22、倒戢干戈见“倒载干戈”。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23、金戈铁骑见“金戈铁马”。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发祥之址,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皆所跋涉而导从。”
24、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25、韬戈卷甲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26、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27、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28、止戈之武戈:兵器。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
29、投戈讲艺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汉·樊准《上疏请兴儒学》:“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犹然投戈讲艺,息马论道。”
30、櫜弓戢戈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31、干戈载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干戈载戢,繁弱既韬。”
32、挥戈退日见“挥戈反日”。朱德《赠友人》诗:“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33、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34、枕戈披甲见“枕戈坐甲”。清·龙翰臣《复唐子实书》:“今日之事,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扬。”
35、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36、倒持戈矛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37、枕戈待命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
38、枕戈以待同“枕戈待旦”。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39、操戈同室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孙中山《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以满人窃位之私心,开汉族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贻笑外人。”
40、枕戈击楫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便凭着这肝胆轮囷,枕戈击楫,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
41、投袂援戈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梁书 武帝纪》:“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42、抛戈卸甲抛:抛弃;戈;长矛;甲:盔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元·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一折:“则要你输,不要你赢,可抛戈卸甲,佯输诈败。”
43、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44、入室操戈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45、挥戈回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46、杯酒戈矛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负曝闲谈》第25回:“(华尚书)愣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47、鲁戈挥日同“鲁阳挥戈”。明·李东阳《登五星庙瑞芝亭》诗:“鬼斧凿空通鸟道,鲁戈挥日驻云梯。”
48、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49、衽革枕戈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50、寝苫枕戈同“寝苫枕干”。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51、泣血枕戈枕:枕着。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时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愤而自励,立志雪恨。《梁书·警帝纪》:“朕以荒幼,所属艰难,泣血枕戈,志复仇逆。”
52、枕戈饮胆见“枕戈尝胆”。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53、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54、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晋书 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55、反戈一击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56、弃甲投戈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仍先广行谕告,使众周知:但能弃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57、前徒倒戈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58、枕戈坐甲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59、枕戈饮血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60、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