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戈讲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
出处:汉·樊准《上疏请兴儒学》:“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犹然投戈讲艺,息马论道。”
例子: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序:“德川氏兴,投戈讲艺。”
基础信息
拼音tóu gē jiǎng yì
注音ㄊㄡˊ ㄍㄜ ㄐ一ㄤˇ 一ˋ
繁体投戈講藝
感情投戈讲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得意;用于书面语。
英语lay aside weapons for a while so as to pursue learning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无虑无思(意思解释)
 - 造作矫揉(意思解释)
 - 蓼虫忘辛(意思解释)
 - 主一无适(意思解释)
 - 切磋琢磨(意思解释)
 - 幺么小丑(意思解释)
 - 孤独矜寡(意思解释)
 - 置之不问(意思解释)
 - 才疏计拙(意思解释)
 -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意思解释)
 - 高才卓识(意思解释)
 - 扫兴而回(意思解释)
 - 送暖偷寒(意思解释)
 - 横征苛役(意思解释)
 - 秉节持重(意思解释)
 - 覆巢倾卵(意思解释)
 - 亡国败家(意思解释)
 - 使民以时(意思解释)
 - 饥冻交切(意思解释)
 - 汗血盐车(意思解释)
 - 炙手而热(意思解释)
 - 易地而处(意思解释)
 - 重修旧好(意思解释)
 - 咬起牙关(意思解释)
 - 穷年屡月(意思解释)
 - 挟细拿粗(意思解释)
 - 气吞虹蜺(意思解释)
 - 汗出浃背(意思解释)
 
※ 投戈讲艺的意思解释、投戈讲艺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不避斧钺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 赔身下气 |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 数米量柴 |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 
| 朝夕相处 |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 
| 不幸而言中 |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 目不旁视 | 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 | 
| 误人子弟 | 指误导别人的孩子,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老师。 | 
| 茹古涵今 | 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 于民润国 |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 
| 名流巨子 |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 
| 闷在鼓里 |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 浑身解数 | 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 
| 盲风暴雨 |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 
| 旷日积晷 | 久经时日。 | 
| 谑浪笑敖 | 形容戏谑笑闹。 | 
| 百爪挠心 |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 
| 河东狮子 | 旧指妒悍的妇女。 | 
| 掩眼捕雀 | 同“掩目捕雀”。 | 
| 悄悄话 | 有关人员私下里低语或指耳语,私房话 | 
| 重振旗鼓 | 见“重整旗鼓”。 | 
| 人多势众 | 人多势力大。 | 
| 闷声不响 |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 | 
| 清清静静 | 安安静静,不嘈杂 | 
| 榷酒征茶 |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 
| 垂名青史 |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 
| 残民害理 |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 
| 冬扇夏炉 | 比喻不合时宜。 | 
| 寡见鲜闻 | 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