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身体有关眼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眼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2、眼尖手快眼力好,动作快。沈从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捞着。”
3、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
4、大眼望小眼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办好。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大眼望小眼,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5、杀人不眨眼本来是禅宗用语。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6、丢人现眼丢脸,出丑。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
7、肉眼惠眉比喻见识浅陋。
8、手高眼低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
9、小心眼儿指气量狭小,或指有小心计。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7回:“我知道你只是贪懒,那有这些小心眼儿。”
10、酸眉醋眼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公众场合不能酸眉醋眼,张东望西。”
11、横眉瞪眼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徐泰吉找死》:“一个太平军冲到他身边,他以为是他的部下,还横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12、冷眼相待用冷淡的态度接待。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须将好言谏劝丈夫。”
13、眼角眉梢指面部的细微表情。毛泽东《贺新郎·别友》:“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14、眉高眼下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白雪遗音·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15、鼻肿眼青鼻子肿起,眼圈发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清 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见他鼻肿眼青。”
16、别具慧眼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17、开阔眼界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18、狗眼看人低比喻眼光势利。张爱玲《小艾》:“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那口气实在咽不下。”
19、横眉立眼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横眉立眼,凶狠狠地要去赶车。”
20、烟云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21、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22、弄眼挤眉弄:做。用眉眼传情与示意。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一身中耸肩叠肚,全无坦坦之容;满脸上弄眼挤眉,大有花花之意。”
23、做眉做眼摆脸色。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还有许多妇人提起竹篾织就的圆烘笼烤手,一见到年轻水手就做眉做眼。”
24、贼眉溜眼形容非常狡猾的样子。
25、描眉画眼描:绘画。形容妇女喜欢打扮化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
26、眼穿心死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极度失望。唐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诗:“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27、观眉说眼指看人家脸色。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这丫头绣春,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的观眉说眼在这屋里,教人骂没主子的奴才。”
28、眼中刺形容最痛恨、最厌恶的人。唐·白居易《母别子》:“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去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29、咬字眼儿在措辞方面挑毛病(多指对别人说的话)。
30、冷眉冷眼形容冷淡或鄙视的神情。
31、眼高手生眼界高但能力低。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体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32、鼻青眼乌鼻子发青,眼圈发黑。形容脸部伤势严重。古华《水酒湾纪事》:“若不趁早回头……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乌的时侯。”
33、慈眉善眼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沈从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还有戴小圆帽的中国尼姑,脸冻得红红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篮子和小罐子,出卖庵堂中的产品,蜂蜜和鸡蛋,酸辣子与豆腐乳。”
34、有色眼镜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35、眼内无珠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36、眼高于天眼光比天还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37、眼想心思心中思念,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唐·无名氏《杂词》:“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38、眼明心亮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39、眼意心期期:期望。眼中意会,心中期许。指嘴上虽然没说话,但双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唐·韩偓《青春》诗:“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40、睁眼瞎子比喻文盲。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0回:“到底是什么事?你们专捉弄我这睁眼瞎子啦!”
41、过眼云烟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42、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43、眼不见,心不烦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44、眼瞎耳聋看不见也听不到。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45、头晕眼花头发昏,眼发花。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边的人,也都有些头晕眼花,闻了这香气,就清爽了许多。”
46、愁眉苦眼见“愁眉苦脸”。《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只见那张太太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别闹了。’”
47、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48、睡眼惺忪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49、干瞪眼干着急而没有办法。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50、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51、佛眼佛心比喻善意看待别人。孙梨《白洋淀纪事·光荣》:“你还是佛眼佛心,把人全当成好人。”
52、大眼瞪小眼大眼看着小眼,没有解决的办法。浩然《艳阳天》第12章:“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
53、眉头眼脑指眉眼间的神色。宋·周紫芝《感皇恩》词:“思量也胜,看个眉头眼脑。”
54、直眉楞眼亦作“直眉睖眼”。①竖眉瞪眼。②形容眼神发直。邓十喆《活矿工和死把头》:“老矿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55、掩眼捕雀同“掩目捕雀”。《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56、司空眼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宋·李廷忠《卜算子·萧计议席上》:“雅兴杂鱼龙,妙算回鸾凤。莫道司空眼惯,还入清宵梦。”
57、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58、桃腮柳眼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朱自清《阿河》:“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
59、冷眼旁观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60、见钱眼红见“见钱眼开”。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