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苦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道边苦李 |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2、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3、苦绷苦拽 | 绷:拉紧;拽:用力拉。苦苦地东拉西扯,凑集钱财。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向日那些旧朋友,还道是昔日的晃大舍,苦绷苦拽,或当借了银钱,或损折了器服,买了礼,都来与晃大舍接风。” |
4、不知甘苦 |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
5、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6、济苦怜贫 |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 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
7、皮肉之苦 | 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
8、茫茫苦海 |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袛缘儿女情深,遂使英雄短气。”清 但明伦评:“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 |
9、辛辛苦苦 | 辛辣艰苦。比喻艰难困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见那守分的一日辛辛苦苦,巴着生理,不能勾近得多少钱。” |
10、苦口恶石 | 石:古代石针。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规劝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
11、愁眉苦目 | 愁眉:紧皱眉头。愁苦的样子。形容人忧愁苦恼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只见一个人在那里和亮臣说话,不住的嗳声叹气,满脸的愁眉苦目。” |
12、茹苦含辛 | 吃苦的;含着辣的。比喻忍受大的艰苦。 |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13、甘苦与共 |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14、苦打成招 | 严刑拷打,迫使无罪的人冤枉招认。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苦打成招,不得见其天日,是好苦也!” |
15、攻苦食啖 | 见“攻苦食淡”。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
16、志坚行苦 | 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 |
17、苦不聊生 | 聊生:赖以维持生活。形容备受痛苦,无法生存。 | 东汉·班固《汉书·严安传》:“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
18、艰苦卓绝 | 卓绝:极不平凡。形容异常艰苦;达到超凡的程度。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党有几十万党员,他们在领导人民,向着敌人作坚苦卓绝的斗争。” |
19、良工苦心 | 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 宋 刘攽《次韵苏子瞻〈韩斡马〉赠李伯时》:“良工苦心为远别,天机要眇潜得之。” |
20、宵旰攻苦 | 宵:夜;旰:天晚。早起晚睡,刻苦攻读。 |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诗:“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 |
21、苦语软言 | 苦语:逆耳的忠言;软言:委婉的话。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 | 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
22、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23、救苦救难 | 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 | 元 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 |
24、刻苦耐劳 | 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 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
25、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
26、皇天不负苦心人 | 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 | 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 |
27、攻苦食淡 | 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其可背哉。” |
28、凄风苦雨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29、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
30、芒芒苦海 |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
31、苦海无涯 | 苦海:比喻极困苦的环境。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 金·长筌子《百宝妆》词:“苦海无涯,生灭甚时彻。” |
32、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 |
33、咸酸苦辣 | 指四种口味。比喻各种世态人情滋味。 | 清·张岱《老饕隽序》:“盖咸酸苦辣,着口即知。” |
34、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 《大宋宣和遗事 亨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
35、苦身焦思 |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36、埋头苦干 |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
37、苦心焦思 | 焦思:焦急地思索。形容用尽心思,想方设法。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又说他苦心焦思六七年,竟不能把太平天国消灭。” |
38、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39、苦征恶战 | 艰苦的征战。 |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某姓秦名琼自叔宝,立唐以来,苦征恶战,累建功勋。” |
40、苦药利病 |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
41、忍苦耐劳 | 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
42、苦争恶战 | 艰苦的征战。 | 明·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一折:“我也曾苦争恶战数千番,但行处忘生舍死何曾慢。” |
43、劳心苦思 |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 明·赵弼《梦游番阳彭蠡传》:“竞虚名,夺浮利,日夜劳心苦焦思。” |
44、备尝辛苦 | 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唐 韩愈《顺宗实录》:“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
45、伶仃孤苦 |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 晋 李密《陈情表》:“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
46、孤苦仃俜 | 犹言孤苦零丁。 | 明·汤显祖《牡丹亭·诘病》:“今生怎生?偏则是红颜薄命,眼见的孤苦仃俜。” |
47、忆苦思甜 | 回忆在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
48、停辛贮苦 | 见“停辛伫苦”。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结论》:“及读意大利建国史,而观其千回百折、停辛贮苦、吞酸茹险之状,自设身以当此境,度未有不索然气沮。” |
49、苦乐之境 | 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 | 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 |
50、苦乐不均 | 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 《魏书·太武五王列传》:“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 |
51、孤苦零丁 |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52、上天不负苦心人 | 负:亏欠,辜负。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
53、济贫拔苦 | 指救援贫苦人家。 |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讲经文》:“常行慈悲,济贫拔苦,归将有余数不足者,将安乐施厄者。” |
54、怜贫恤苦 | 怜:哀怜,同情;恤:体恤,周济。同情周济贫苦的人。 | 明·屠隆《彩毫记·散财结客》:“此间有一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 |
55、千辛万苦 |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
56、瞑思苦想 |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十月》1981年第2期:“这会儿你在这儿瞑思苦想,脑子里一定在盘算:怎么样再干?——我能够猜得出。” |
57、刻苦钻研 | 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 | 《祖冲之》:“敢于推翻前人的错结论,表现了古今杰出科学家所共有的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精神。” |
58、鬻良杂苦 | 谓出售货物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 《文选·张衡〈西京赋〉》:“而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薛综注:“良,善也,先见良物,价定,而杂与恶物,以期惑下士之人。” |
59、苦不可言 |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60、良药苦口 |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