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东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东风射马耳 |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2、东猜西疑 | 谓胡乱猜疑。 | 沙汀《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
3、东家效颦 | 见“东施效颦”。 | 参见“东施效颦”。 |
4、东扬西荡 | 谓飘泊无定。 |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
5、东闯西走 | 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都是你这老不贤,养这祸根,终日纵他性子,任他东闯西走,惹祸招非,如今弄出事来了。” |
6、东投西窜 | 同“东奔西走”。 | |
7、东闪西挪 | 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
8、移东补西 |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9、东海扬尘 |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
10、说东忘西 | 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 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 |
11、东门黄犬 |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12、东南雀飞 | 比喻夫妻分离。 |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
13、无颜见江东父老 | 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14、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
15、东观续史 |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
16、你东我西 | 指分手离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想当面一番错过,便如此你东我西,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 |
17、东窗事发 |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18、东藏西躲 |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
19、齐东野语 |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
20、旭日东升 |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21、江东独步 | 江东:长江东部地区;独步:独一无二。泛指杰出人才。 | 《晋书·王坦之传》:“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 |
22、东零西散 | 形容零落分散。 | 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
23、东郭先生 |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 |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讲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
24、推东主西 | 犹言推三阻四。 |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推东主西,可甚么‘三从四德’,那些个‘家有贤妻’。” |
25、东南半壁 |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 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
26、东挦西撦 | 谓到处张罗。 | |
27、东野败驾 |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后以此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 |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
28、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29、拆东补西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 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
30、东西南北 |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
31、西鹣东鲽 | 鹣:比翼鸟;鲽:比目鱼。泛指四海珍异之物。 | 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然则西鹣东鲽,南茅北黍,空谈非征,勋德而已。” |
32、东张西望 |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33、偷东摸西 | 指小偷小摸。 |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那个弟子孩,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吧。” |
34、东奔西向 | 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东奔西向,我就养遍濮州城,你也难来拦当。” |
35、东闪西躲 |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
36、东零西碎 | 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 郭沫若《文艺论集 自然与艺术》:“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 |
37、付之东流 |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 唐 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
38、东曦既驾 |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 |
39、东迁西徙 | 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 《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
40、东奔西窜 | 同“东逃西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
41、东观之殃 |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 汉·桓宽《盐铁论·讼贤》:“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
42、东床娇婿 | 对女婿的美称。 |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东床娇婿实堪怜,况过青春美少年。” |
43、文东武西 | 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官位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
44、东砍西斫 | 谓四面激战。 | |
45、东山复起 | 同“东山再起”。 | 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
46、东驰西撞 | 同“东奔西撞”。 | 《花月痕》第四七回:“那马东驰西撞,不可押勒。” |
47、东邻西舍 | 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 唐 戴叔伦《女耕田行》:“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
48、东拉西扯 | 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 | 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
49、东躲西藏 | 指到处躲避藏匿。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
50、辽东豕 | 辽东:地名,今辽宁省辽河以东;豕:猪。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51、东滚西爬 | 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 《中国民间故事选·铁金刚》:“打得官兵东滚西爬,急忙逃命。” |
52、东野巴人 |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
53、东墙处子 | 指邻居的处女。 | 《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
54、西歪东倒 | 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倾斜不稳。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刘郎中<粉蝶儿一套>》:“柱肚撑肠酒力催,西歪东倒脚高低。” |
55、东差西误 | 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 |
56、东游西荡 |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
57、东市朝衣 |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 《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
58、东方不亮西方亮 |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
59、抉目东门 | 见“抉目吴门”。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
60、东拦西阻 | 指极力阻拦。 | 《雪岩外传》第十回:“众家人听说,忙东拦西阻的教他们止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