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植物有关桃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桃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断袖余桃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亦作“断袖之欢”,“断袖分桃”,“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之癖”,“断袖之冤”。
2、桃腮柳眼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朱自清《阿河》:“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
3、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4、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断袖分桃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6、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7、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8、杏脸桃腮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
9、僵李代桃比喻代人受罪过或以此代彼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胭脂》:“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
10、桃柳争妍妍:美。桃花与柳树竞媚比妍。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一路上春光明媚,桃柳争妍,不觉欣欣喜喜。”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2、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13、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14、桃花潭水比喻友情深厚。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桃僵李代同“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清·伤时子《苍鹰击·株连》:“伤心极,恁桃僵李代,渔网鸿罹。”
16、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17、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唐·罗邺《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
18、二桃殺三士
19、桃夭新妇桃夭:比喻女性貌美。指年轻貌美的新娘。《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0、桃李争辉桃花与李花竞媚比妍。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花也则为你不同他桃李争辉。”
21、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清 伤时子《苍鹰击 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22、桃蹊柳陌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唐·刘禹锡《蹋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23、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
24、桃之夭夭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25、以桃代李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再生缘》第三二回:“咳,且慢些笑他的失节,或者刘燕玉也是以桃代李的机关,亦未可定。”
26、夭桃穠李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同“夭桃秾李”。
27、夭桃襛李亦作“夭桃秾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28、二桃三士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29、桃花人面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曲:“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30、桃李之馈《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31、桃腮杏脸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你生得桃腮杏脸,星眼蛾眉。”
32、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33、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
34、桃来李答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语出《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5、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明·高濂《玉簪记·词媾》:“谁承望今宵牛女,银河咫尺间,巧一似穿针会,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
36、僵桃代李见“僵李代桃”。清·赢宗季女《六月霜·对簿》:“僵桃代李诚无与,摧花斫柳夫何取?”
37、报李投桃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8、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39、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青貌美。三国·蜀·毛文锡《赞浦子》词:“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
40、桃蹊柳曲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同“桃蹊柳陌”。宋·周邦彦《迎春乐》词:“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
41、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唐 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2、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43、桃花运指男子得到女子的特别爱恋。泛指好运气。钱钟书《围城》:“现在正交着桃花运,难保不出乱子,让他回家给方乡绅严加管不也好。”
44、夭桃秾李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45、桃李门墙谓生徒众多的师门。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46、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47、柳夭桃艳形容女子貌美。唐 阎选《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鬓迭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频,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48、满城桃李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49、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50、桃李精神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五代·和凝《和满子》词:“正是破瓜年口,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51、桃花薄命桃花:借指女人;薄命:命运悲惨。指女人命运多舛。清·阮大铖《燕子笺·写象》:“诸般不象,只是桃花薄命流终平康也,也与他出塞的苦没甚差别。”
52、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53、杏腮桃颊形容女子白里透红的秀丽的容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八卷:“柳眉星眼,杏腮桃颊,口儿小,脚儿弓,扮得蔚贴。”
54、桃花流水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唐 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5、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6、余桃啖君比喻爱憎喜怒无常。《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口:‘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下续示例]
57、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58、投桃之报比喻给对方的报答。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59、艳如桃李,凛若冰霜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60、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