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生肖有关鼠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鼠窃狗盗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2、鼠牙雀角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诗经 召南 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3、首鼠两端首鼠:踌躇不决。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4、捧头鼠窜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5、狗偷鼠窃同“狗盗鼠窃”。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6、老鼠尾巴比喻条件很差,力量很小。陈立德《前驱》:“却被她一把揪住了脑后的那条花白的细辫子,像抓住了一条就想逃走的老鼠尾巴。”
7、城狐社鼠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晋书 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8、雀鼠之争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9、鼠肝虫臂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10、狗鼠不食汝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11、捉鼠拿猫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12、狐潜鼠伏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明 张景《飞丸记 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13、蛇入鼠出蛇钻穴,鼠出洞。比喻行动隐秘。严复《原强续篇》:“于是深怒积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
14、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15、稷蜂社鼠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手的人。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也。”
16、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17、鼠偷狗盗同“鼠窃狗盗”。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18、鼠窜狼奔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19、鼠齧蠹蚀指鼠咬虫蛀。
20、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清 翟灏《通俗编 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21、狗头鼠脑喻奴才相。《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22、鸟惊鼠窜见“鸟骇鼠窜”。《明史·艾万年传》:“贼衣食易尽,生理一绝,鸟惊鼠窜。”
23、蚁溃鼠骇形容敌军惊骇溃逃。唐 柳宗元《剑门铭序》:“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24、貊乡鼠壤见“貊乡鼠攘”。
25、罗雀掘鼠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新唐书 张巡传》:“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26、奉头鼠窜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27、鼠屎汙羹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28、掉头鼠窜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29、鼠入牛角比喻势力愈来愈小。《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尔!”
30、痴鼠拖姜痴:无知;拖:拉。比喻人不聪明,还自找麻烦。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按俗语说便叫作‘卖盆的自寻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31、以貍至鼠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貍饵鼠”。
32、雉伏鼠窜谓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明·李东阳《西北备边事宜状》:“朝廷命将出师,天威所至,雉伏鼠窜,无有遗者。”
33、梧鼠之技同“梧鼠五技”。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南海圣人’,多方善疗,而梧鼠之技,不过于五,亦有时而穷矣。”
34、狼奔鼠窜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明 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35、雀角鼠牙雀、鼠:比喻强暴者。原指强逼女子成婚而引起的争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诗经 召南 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36、蠖屈鼠伏蠖:尺蠖;伏:俯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宋·孔平仲《续世说·奸佞》:“注至,蠖屈鼠伏,佞词泉涌。”
37、穷鼠啮狸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汉 桓宽《盐铁论 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38、梧鼠技穷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比喻才能有限。《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39、鼠屎污羹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40、鼠窜蜂逝形容纷纷跑散。元·曹居一《李伯渊奇节传》:“乃大呼曰:‘所诛者此逆贼耳,他人无与焉。’稍稍鼠窜蜂逝,贴如也。”
41、貊乡鼠攘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清·龚自珍《<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今之世,有穷陬荒滨,貊乡鼠攘。”
42、以狸饵鼠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必无成。先秦 商鞅《商君书 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43、鸢堕腐鼠鸢:俗称老鹰。比喻骄奢必败。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
44、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45、相鼠有皮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通“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6、饮河鼹鼠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语出《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鲁鶢鶋惭厚享。”
47、猫鼠同乳见“猫鼠同眠”。《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48、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1回:“不是这说贼三寸货强盗,那鼠腹鸡肠的心儿,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49、鼠肚鸡肠犹言鼠腹鸡肠。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50、鼠心狼肺形容心肠阴险狠毒。清·郑燮《后孤儿行》:“丈丈翁,得钱归,鼠心狼肺,侧目吞肥,千谋万算伏危机。”
51、贼眉鼠眼形容神情鬼鬼祟祟。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52、相鼠之刺相:视;相鼠:《诗经》的篇名。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鸟兽》:“人惟有礼,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异禽兽之心。”
53、狼奔鼠偷形容坏人到处扰乱。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盖君墓志铭》:“公在商州六年,贼出入陕西久,无所掠利,锐欲窥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状捷出。”
54、鼷鼠饮河比喻欲望有限。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5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56、鼠首偾事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57、蝇营鼠窥像蝇一样营营往来,像鼠一样四下窥伺。比喻到处钻营,贪婪无耻。明 吴承恩《贺学博未齐陶师膺奖序》:“手谈眼语,譸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58、鼠目獐头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59、獐头鼠目头长得像獐子一样;眼睛则像老鼠一样。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诈。《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60、老鼠见猫比喻十分惧怕。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