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生肖有关鼠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孤雏腐鼠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宪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2、鼠窜蜂逝形容纷纷跑散。元·曹居一《李伯渊奇节传》:“乃大呼曰:‘所诛者此逆贼耳,他人无与焉。’稍稍鼠窜蜂逝,贴如也。”
3、马捉老鼠比喻瞎忙乱。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
4、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5、鼠齧虫穿指鼠咬虫蛀。
6、相鼠之刺相:视;相鼠:《诗经》的篇名。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鸟兽》:“人惟有礼,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异禽兽之心。”
7、鼠心狼肺形容心肠阴险狠毒。清·郑燮《后孤儿行》:“丈丈翁,得钱归,鼠心狼肺,侧目吞肥,千谋万算伏危机。”
8、孤豚腐鼠同“孤雏腐鼠”。清·钱谦益《春秋论二》:“成济,奴隶小人,昭视之,孤豚腐鼠耳。”
9、捉鼠拿猫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10、罗雀掘鼠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新唐书 张巡传》:“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11、梧鼠之技同“梧鼠五技”。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南海圣人’,多方善疗,而梧鼠之技,不过于五,亦有时而穷矣。”
12、鼠偷狗盗同“鼠窃狗盗”。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13、蛛丝鼠迹蜘蛛的细丝,老鼠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0回:“七绝一诗,拖起婚姻,有蛛丝鼠迹之妙。”
14、奉头鼠窜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15、鼠屎污羹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16、梧鼠五技比喻才能虽多不精。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17、鼠目寸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18、猫儿哭鼠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儿哭鼠。”
19、蚁溃鼠骇形容敌军惊骇溃逃。唐 柳宗元《剑门铭序》:“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20、首鼠两端首鼠:踌躇不决。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21、鼯鼠之技鼯:鼠名,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22、蛇鼠横行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23、鸟骇鼠窜形容惊恐逃窜。宋·曾巩《救灾议》:“彼知己负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以扞游缴之吏。”
24、掷鼠忌器犹言投鼠忌器。《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25、蝇营鼠窥像蝇一样营营往来,像鼠一样四下窥伺。比喻到处钻营,贪婪无耻。明 吴承恩《贺学博未齐陶师膺奖序》:“手谈眼语,譸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26、痴鼠拖姜痴:无知;拖:拉。比喻人不聪明,还自找麻烦。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按俗语说便叫作‘卖盆的自寻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27、目光如鼠形容人眼神奸滑。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28、猫鼠同处见“猫鼠同眠”。《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29、鼠齧蠹蚀指鼠咬虫蛀。
30、老鼠过街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31、狗捉老鼠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赵树理《传家宝》:“叫我看来是狗捉老鼠,多管闲事。”
32、雀角鼠牙雀、鼠:比喻强暴者。原指强逼女子成婚而引起的争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诗经 召南 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33、鼠凭社贵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南朝 梁 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
34、捧头鼠窜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35、鼠盗狗窃同“鼠窃狗盗”。《北齐书·薛掓传》:“杲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颢。”
36、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37、鸢堕腐鼠鸢:俗称老鹰。比喻骄奢必败。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
38、鼠雀之牙指争讼之事。元·柯丹邱《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改有鼠雀之牙,抚已多惭,见公甚愧。”
39、蚁膻鼠腐蚂蚁喜欢吃腥膻的食物,老鼠喜欢吃腐败的食物。比喻趣味低下。明·唐顺之《寄高上尚书》:“其高者则激昂于文章气节之域,而其下者则遂沉酣濡首于蚁膻鼠腐之间。”
40、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41、贼眉鼠眼形容神情鬼鬼祟祟。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42、雉伏鼠窜谓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明·李东阳《西北备边事宜状》:“朝廷命将出师,天威所至,雉伏鼠窜,无有遗者。”
43、鼠窃狗偷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鼠窃狗偷之徒,何足虑哉。”
44、雀鼠之争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45、狐奔鼠窜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宋书 《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46、鼠腹蜗肠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7、鼠肚鸡肠犹言鼠腹鸡肠。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48、狗偷鼠窃同“狗盗鼠窃”。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49、穷鼠啮狸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汉 桓宽《盐铁论 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50、猫哭老鼠比喻假慈悲。《说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假慈悲。”
51、鼠目獐头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52、鼠首偾事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53、狗鼠不食汝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54、鸮鸣鼠暴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明·夏完淳《周公论》:“鸮鸣鼠暴,竟为酷祸,所谓犹豫之失也。”
55、鼠穴寻羊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谓鼠穴寻羊,蜂窠唱戏,非以诗学教人之道也。’”
56、鼠窃狗盗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57、以狸致鼠,以冰致绳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58、狼奔鼠窜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明 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59、进退首鼠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
60、乘车入鼠穴乘:坐。坐着车子进老鼠洞。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瞰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