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方位有关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下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黄泉之下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左传 隐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2、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3、欺上瞒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4、甘败下风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5、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6、下笔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7、老死牖下牖:窗。形容得享天年。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8、疑误天下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9、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理走遍天下!’”
10、留中不下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11、一齐天下齐:统一。一统天下。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12、下陵上替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左传 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13、泣下如雨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西汉 刘向《说苑 复恩》:“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14、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15、敬贤下士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16、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
17、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8、下塞上聋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19、降尊临卑,屈高就下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多谢也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20、下里巴音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21、首下尻高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22、九泉之下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魏书 旧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洋之下,实深重恨。”
23、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24、浪迹天下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宋 李楙《野客丛书 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25、李下瓜田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北史 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26、无敌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
27、借坡下驴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张笑天《死岛情仇》:“李英民咕嘟一声灌了一口汤,想找个台阶借坡下驴:‘好男不跟女斗。’”
28、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决心去做,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29、天下恟恟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旧唐书·任瑰传》:“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30、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31、指日可下指明日可以攻下。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32、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33、御下蔽上御:统治。控制下属,蒙骗上级。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妒贤嫉能,御下蔽上,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
34、天下为一一:统一。指国家统一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天下为一,春秋之义,王者无外,偃修封域中,而辞以出境何也。”
35、下车之始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36、强将手下无弱兵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37、下情上达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语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38、附上罔下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汉·刘向《说苑·臣术》:“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39、名扬天下形容名声极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
40、陵上虐下陵:通“凌”,欺侮;虐:残暴,侵害。欺侮在上的人,侵害在下的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41、天王下界天王:天神;下界:下凡。比喻威严的吏役。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若到乡里愚百姓家,便是天王下界,黑煞神临凡一般。”
42、老子天下第一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43、不分上下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44、上智下愚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5、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46、屈高就下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47、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48、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49、上蒸下报泛指乱伦的性行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于禽兽;钻穴逾墙,役心机于鬼蜮。”
50、天下老鸦一般黑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鲁迅《致孙伏园》:“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老鸦一般黑。”
51、依人篱下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52、无耻下流无耻:不知耻辱;下流:引起性欲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指不知羞耻,低级下流
53、瞒上欺下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
54、不见棺材不下泪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55、能上能下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56、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7、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58、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情不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59、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60、益上损下有益上层的人,损害下层的人。《清史稿·世祖本纪》:“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