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颜色有关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红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2、红颜白发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3、面红面绿见“面红面赤”。《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4、灯红酒绿灯光与酒色;红绿相映。形容娇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徐迟《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5、青红皁白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
6、倚翠偎红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
7、红颜薄命旧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难。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总则我红颜薄命。”
8、批红判白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9、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唐 韩琮《暮春滻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10、红灯绿酒指欢乐的生活。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清·黄遵宪《邻妇叹》诗:“遥闻长官高堂上,红灯绿酒欢未足。”
11、红妆素裹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素裹:淡雅装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装束。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沁园春·雪》:“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12、红袖添香红袖:指女子的艳色衣裳。指美女伴读。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从此绿鬟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13、红颜绿鬓绿鬓:乌黑发亮的鬓角。形容女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但见它虽则随常装束,却是红颜绿鬓,俏丽动人。”
14、砌红堆绿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宋·张孝祥《满江红·思归寄柳州》:“想一年好处,砌红堆绿。”
15、软红十丈形容都市的繁华。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16、满堂红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
17、绿肥红瘦绿:指叶;红:指花;肥:长得旺;瘦:枯萎。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形容暮春景色。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8、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19、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20、皓齿红唇皓:白色的样子。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头发蓬松,正如青烟一样。”
21、红不棱登令人生厌的红色。
22、披红挂彩披红绸和彩帛,以示荣宠、慰劳或喜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郡买办物件。”
23、面红颈赤见“面红耳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24、惨绿愁红绿:绿叶;红:红花。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25、愁红怨绿见“愁红惨绿”。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26、裁红点翠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南朝 梁 简文帝《东飞伯劳歌》:“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27、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28、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29、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
30、翠袖红裙翠:青绿色。指妇女的服装。借指妇女。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总然你富才华,高名分,谁不爱翠袖红裙。”
31、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32、软红香土形容都市的繁华。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33、偎红倚翠谓亲狎女色;狎妓。宋·陶榖《清异录·偎红倚翠大师》:“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煜乘醉大书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
34、青红皂白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35、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36、红叶题诗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
37、绿酒红灯形容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天伦乐事萃华堂,绿酒红灯夜未央。”
38、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39、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酒仙遇仙禅师》:“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蒙蒙。”
40、千红万紫①形容百花竞艳。②借指百花。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人间得意,千红万紫,转头春尽。”
41、百紫千红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宋 王安石《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宋 辛弃疾《定风波 赋杜鹃花》词:“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42、艳紫妖红犹言姹紫嫣红。《渚山堂词话》卷二引元·白朴《玉耳坠金环》曲:“肯羡狂蜂殢蝶,艳紫妖红。”
43、红男绿女指穿着各种漂亮衣服的青年男女。清 舒位《修箫谱传奇》:“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44、红得发紫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45、红愁绿惨比喻愁思满怀,容易伤感。元·无名氏《村乐堂》第四折:“我则见绿惨红愁减了精神,为何因,背地里将啼痕来揾。”
46、唇红齿白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47、齿白唇红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48、红腐贯朽红腐:粮食经久腐坏,颜色变成红赤色。贯朽:穿铜线的绳索因天长日久而朽烂。形容资财充足,钱粮无数。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49、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50、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51、争红斗紫形容百花争艳。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52、红飞翠舞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5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54、暗绿稀红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明 陈汝元《金莲记 归田》:“况当残春初夏之时,正值暗绿稀红之候,顿起愁绪,怎生消闷怀?”
55、暮翠朝红形容爱情不专一。清·徐瑶《太恨生传》:“余非登徒子,誓不效杂情奴态,暮翠朝红。”
56、绿鬓红颜指年轻女子。同“绿鬓朱颜”。清 洪楝园《后南柯 檀谋》:“霎时绿鬓红颜都成孤寡,并不劳挨门搜括。”
57、绿惨红销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明 汤显祖《紫钗记 醉侠闲评》:“心憔,难听他绿惨红销。”
58、脸红筋涨见“脸红筋暴”。
59、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
60、见钱眼红见“见钱眼开”。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