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颜色有关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红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红豆相思红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爱但又无法会面而引起的思念。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粟红贯朽粟:小米;红:指腐烂变质;贯:穿线的绳子;朽:腐烂。谷子变色了,钱串子损坏了。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3、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想人生百岁翁,似花飞一阵风,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4、紫陌红尘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5、白发红颜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6、驻红却白谓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
7、脸红耳热见“脸红耳赤”。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8、红袖添香红袖:指女子的艳色衣裳。指美女伴读。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从此绿鬟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9、张红燃爆张:陈设。张贴红纸喜报或对联,燃放爆竹。梁启超《新民说》第11节:“考选入校,则张红燃爆以示宠荣。”
10、灯红酒绿灯光与酒色;红绿相映。形容娇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徐迟《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11、偎红倚翠谓亲狎女色;狎妓。宋·陶榖《清异录·偎红倚翠大师》:“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煜乘醉大书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
12、面红面赤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13、红头文件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这是中央的‘红头文件’,还是田专员的信口开河?”
14、面红颈赤见“面红耳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15、红日三竿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16、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17、酒绿灯红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小秦淮录》:“酒绿灯红绀碧花,江乡此会最高华。”
18、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19、绿惨红销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明 汤显祖《紫钗记 醉侠闲评》:“心憔,难听他绿惨红销。”
20、花无百日红花不能常开不败。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长。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21、刻翠裁红喻极力修饰词藻。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毛会侯《浣雪词》,刻翠裁红,务求新颖。”
22、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
23、红男绿女指穿着各种漂亮衣服的青年男女。清 舒位《修箫谱传奇》:“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24、青红皂白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25、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唐 柳宗元《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
26、眷红偎翠形容对春色的依恋。宋 柳永《内家娇》词:“处处踏青斗草,人人眷红偎翠。”
27、红丝待选选:选择,挑选。指为女儿择女婿。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随夫贵达也。”
28、红颜绿鬓绿鬓:乌黑发亮的鬓角。形容女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但见它虽则随常装束,却是红颜绿鬓,俏丽动人。”
29、红紫乱朱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30、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31、红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32、脸红筋涨见“脸红筋暴”。
33、绿酒红灯形容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天伦乐事萃华堂,绿酒红灯夜未央。”
34、唇红齿白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35、红白喜事红事: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红色;又叫喜丧。白:丧葬事用白色。泛称婚丧之事。清 钱泳《履园丛话 杂话 红白盛事》:“苏杭之间,每乎婚丧喜庆为红白事,其来久矣。”
36、红颜白发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37、贯朽粟红见“贯朽粟陈”。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38、倚翠偎红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
39、披红挂绿披:穿着。穿着鲜艳的服装或带有喜庆气氛的装饰。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4回:“你这臭淫妇,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红挂绿是为什么?”
40、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41、红妆素裹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素裹:淡雅装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装束。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沁园春·雪》:“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42、暮翠朝红形容爱情不专一。清·徐瑶《太恨生传》:“余非登徒子,誓不效杂情奴态,暮翠朝红。”
43、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
44、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45、软红十丈形容都市的繁华。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46、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酒仙遇仙禅师》:“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蒙蒙。”
47、绿鬓红颜指年轻女子。同“绿鬓朱颜”。清 洪楝园《后南柯 檀谋》:“霎时绿鬓红颜都成孤寡,并不劳挨门搜括。”
48、面红面绿见“面红面赤”。《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49、乌帽红裙泛指男女。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对乌帽红裙。”
50、露红烟绿见“露红烟紫”。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词:“催花雨小,著柳风柔,都似去年时侯好。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51、软红香土形容都市的繁华。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52、红紫夺朱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53、匀红点翠谓涂脂画眉。宋·陈师道《减字木兰花》词:“匀红点翠。取次梳妆谁得似。风柳腰枝。尽日纤柔属阿谁。”
54、绿女红男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万寿寺》:“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蹁道路。”
55、披红戴花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刹时间,鼓乐大作,乐声中,两个礼部来的笔帖式披红戴花,抬出了幡龙金榜。”
56、红脸赤颈形容十分激动。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57、花红柳绿红红的花儿;绿绿的柳条。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也形容颜色鲜艳多彩。五代 前蜀 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58、万红千紫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回:“春初花放,万红千紫斗芳菲。”
59、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0、面红脖子粗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高阳《玉座珠帘》:“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渺视皇帝,话越说越多,也越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