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数字有关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一传十,十传百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2、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3、百堕俱举堕:荒废;废弃。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钱基博《吴禄贞传》:“在边三年,百堕俱举,而刊有《延吉边务报告》四册,则其客江阴章钟祚搜辑禄贞在边之书牍也。”
4、百发百中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5、一人传十,十人传百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6、九流百家泛指各种学术流派。参见“九流一家”。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7、人百其身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8、百业萧条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9、百不一存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10、百年好事指婚姻喜事。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11、百无一用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12、千娇百态娇:妩媚可爱。形容女性容貌极其美好。南朝·陈·徐陵《徐孝穆集·杂曲》:“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态情无歇。”
13、百结悬鹑比喻衣衫破烂。鹑鸟尾秃,像补缀百结,故云。《黑籍冤魂》第二十回:“乞丐身上,破衣褴褛,百结悬鹑,怎抵得住那一天风雪?”
14、平民百姓指普通百姓。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15、百卉含英卉:草的总称;英:花。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万紫千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16、百衣百随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17、百感交集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18、千灾百难多灾多难。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这个记忆已很值得好好保存起来,作这千灾百难人生的慰藉。”
19、千方百计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20、百依百随形容什么都顺从。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颜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
21、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2、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23、百事无成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24、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25、一倡百和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鸣后圃中,一倡百和。”
26、距跃三百指欢欣之极。《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魏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
27、窥涉百家窥涉:关涉,关系;百家:各种学术流派。指广泛地学习,多方地汲取。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28、百卉千葩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明 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
29、百废具兴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刑,百废具兴,多士爰集。”
30、百年到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只愿他过了门,两口子和和顺顺的百年到老,我就心安了。”
31、百折不摧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宋 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32、百死一生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33、一树百获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34、以一奉百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35、百巧成穷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36、死求百赖见“死乞白赖”。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你死求百赖的叫我出去,出去干什么呀?”
37、舛讹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38、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39、百谋千计犹千方百计。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这其间详细,索用心机,要搜寻百谋千计。”
40、百战无前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41、百尺无枝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42、多方百计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43、百代过客指时间永远流逝。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明者,百代之过客也。”
44、百载树人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百年树人”。粤剧《搜书院》第五幕第二场:“百载树人是我一生抱负。”
45、百步穿杨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46、四体百骸见“四肢百骸”。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3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
47、杀一警百见“杀一儆百”。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48、摊书傲百城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 李谧传》。
49、百无一是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50、千依百顺形容非常顺从。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么,他千依百顺。”
51、百里之才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52、百世不易千秋万代永不改变。《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5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54、百世流芬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
55、绳一戒百绳:纠正;戒:警戒。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元·柯丹丘《荆钗记·遣音》:“依条按法,想绳一戒百谁不怕。”
56、千了百当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断,千了百当。”
57、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58、一唱百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59、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0、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