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巴前算后 |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
2、死而后止 | 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奋斗终身,贡献出一切。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天二子之良,将勒营其君,复使立于外,死而后止,何日以来。” |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4、自甘落后 | 甘:情愿,乐意。指自己不求上进。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帝国主义者的凶狠残恶,泯灭天良是一回事,但我们固步自封,自甘落后,不能日新又新的往前进取,求发展,也是不能否认的。” |
5、前歌后舞 |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 《尚书大传》第三卷:“师乃慆,前歌后舞。” |
6、垂裕后昆 | 裕:富足。后昆:子孙,后代,后嗣。为后世子孙留下功业或财产。 | 《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
7、黄雀在后 | (螳螂准备捕蝉)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8、事后诸葛亮 | 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
9、先声后实 |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
10、责先利后 | 责:责任,利益。尽义务在众人之前,分享利益在众人之后。 | 唐·韩愈《送穷文》:“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
11、承先启后 |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 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
12、前仰后合 | 形容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13、阴山背后 | 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 |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5、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
16、光前耀后 |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
17、酒后茶馀 | 见“酒馀茶后”。 | |
18、先行后闻 | 犹先斩后奏。 | 《后汉书·酷吏列传》:“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
19、后会难期 | 会:会见,见面;期:约定的时间。以后相会没有一定的日期。指以后很难见面了。 | 北朝·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 |
20、后仰前合 |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 |
21、先礼后兵 |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
22、置之脑后 |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
23、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 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 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 |
24、瞠乎后矣 | 瞠:瞪眼。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追赶不上。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钱大昕》:“即贾逵、服虔亦瞠乎后矣,况不及贾服者哉。” |
25、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
26、趋前退后 | 趋:趋向。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 | 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
27、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28、前合后仰 |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 |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拼了个前合后仰。” |
29、退有后言 | 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 《尚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
30、松柏后凋 |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31、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艾青《光的赞歌》:“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 |
32、酒余茶后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鲁迅《集外集拾遗 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
33、绳先启后 | 绳:继承,继续;启:开创,引出。继承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 宋·岳飞《题许虎侯像》:“至德显忠,绳先启后。” |
34、前呼后拥 | 前面的人喝道;后面的人簇拥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士之学古入官,遭时得位,纡金拖紫,跃马食肉,前呼后拥,延赏宗族,此足以为荣矣。” |
35、空前绝后 |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
36、皇天后土 |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
37、疐后跋前 | 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 |
38、前街后巷 | 指各处的街巷。 | 《三国志平话》卷上:“[董卓]方欲兴兵,忽听得城内大喊声,闭了城门,急点军数千余人,前街后巷,罗纹结角,军兵都把了。” |
39、先斩后闻 |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 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三折:“今奉圣人的命,敕赐势剑金牌,教小官便宜行事,先斩后闻。” |
40、幕后指点 | 暗中提醒或背后指点。 | |
41、前人种德后人收 | 德:德行。指上辈的人有德行,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 | 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 |
42、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
43、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44、自今已后 | 从今以后。 | 《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
45、瞻前顾后 |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46、裕后光前 | 裕:富饶。为后人造福,给前辈增光。 | 宋·陈抟《心相编》:“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
47、小子后生 | 泛指少年后辈。 | 唐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
48、跋前疐后 |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 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
49、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
50、光前绝后 |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 宋 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
51、前俯后仰 |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后仰,尖削的船头就切着浪水。” |
52、思前算后 | 思:思考;算:计划,筹谋。思想前面,盘算将来。 | 宋·朱熹《答吕子约》:“如此下手,更莫思前算后,计较商量。” |
53、步人后尘 |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
54、先来后到 | 指按照来到的先后早晚而确定次序;受到优惠。 | 宋 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
55、置之死地而后快 |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 宋 苏舜钦《答韩持国书》:“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
56、后进之秀 | 犹言后起之秀。 | 《宋书·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 |
57、前合后偃 | 偃:倒。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
58、后合前仰 | 合:弯身俯地;仰:仰面朝天。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59、搀前落后 | 抢前落后,不整肃。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贾政便也生气,说:‘往常还好,怎么今日不齐集至此?’抬头看那执事,却是搀前落后。” |
60、留后路 | 比喻办事时为防失败而预留退路。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要给自己留后路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