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生肖有关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牛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目牛游刃游刃:刀刃游行于空隙之间。看到牛后游刃有余。比喻技艺精湛。《东阳夜怪录》:“诸公清才绮靡,皆是目牛游刃。”
2、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3、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4、宁为鸡尸,不为牛从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5、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6、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7、马牛其风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8、散马休牛《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9、吹牛皮说大话,闲聊天。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
10、卖剑买牛卖掉刀剑;买进耕牛。形容改业归农;也形容离开战斗生活;从事生产劳动。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11、风牛马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12、茧丝牛毛形容功夫细密。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茧丝牛毛,充栋汗牛,字书之繁也;道听涂说,井蛙瓮鸡,学识之拘也。”
13、九牛一毫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14、一牛鸣地见“一牛吼地”。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15、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7、气吞斗牛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18、九牛一毛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19、气吞牛斗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20、学如牛毛,成如麟角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第13卷:“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蒋之《万机论》。”
21、木牛流马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22、多如牛毛多得像牛身上的毛。形容多得数不清。《北史 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23、丙吉问牛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24、风马牛不相及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25、充栋汗牛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26、椎牛歃血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27、牛溲马渤见“牛溲马勃”。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28、九牛拉不转形容态度十分坚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29、牛羊勿践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
30、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论语 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31、牵牛下井比喻事情棘手,很难办到。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负贩经商,登山涉水,吃烟人更是牵牛下井。”
32、屠所牛羊比喻临近死亡的人。《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33、饭牛屠狗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明·陈子龙《酬吴次尾》诗:“别来落魄吴楚间,饭牛屠狗俱无颜。”
34、气喘如牛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35、九牛二虎之力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36、牛星织女即牛郎织女。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诗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7、休牛放马休:休息。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38、黑牛白角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39、目牛无全《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40、牛马走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41、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42、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43、庖丁解牛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44、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45、亡羊得牛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46、牛渚泛月牛渚:地名,在安徽当涂县;泛月:月夜划船游玩。比喻才士相逢,以文会友。《晋书·袁宏传》:“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
47、牛骥同皂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汉 焦赣《易林 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48、呼牛也可,呼马也可呼:称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49、初生牛犊不怕虎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50、扛鼎抃牛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51、牛头阿旁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52、如牛负重像牛负担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很重。《佛说四十二章经》:“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
53、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54、牛眠地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
55、呼牛呼马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庄周《庄子 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56、老牛拉破车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不讲究效率。吴强《红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时候解决战斗?还是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的吗?”
57、蜗行牛步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58、一牛吼地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59、鼠入牛角比喻势力愈来愈小。《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尔!”
60、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