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水陆毕陈 | 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 《晋书 石崇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
2、海水群飞 | 比喻国家不安宁。 | 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
3、水天一色 |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4、水石清华 | 见“水木清华”。 | 《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商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 |
5、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6、鱼水相欢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
7、名山胜水 | 见“名山胜川”。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
8、风餐水栖 |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 |
9、听风听水 |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 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感兴而制乐。唐 王建《霓裳辞》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
10、流水游龙 |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 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
11、水涨船高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
12、情同鱼水 |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房州理男》:“郎君幽婚,情同鱼水。岂不念父母追悼乎?” |
13、犹鱼得水 | 犹:如同。如同鱼得到水。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或环境。 |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
14、判若水火 |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
15、肥水不落旁人田 |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 |
16、有尺水行尺船 | 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
17、指水盟松 | 盟:盟誓。指着流水、松树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 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章相与学士,初方指水盟松,后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机会,嘲他几句,有何不可?” |
18、蛟龙失水 | 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
19、拖泥带水 |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
20、千山万水 |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
21、流水落花 | 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 南唐 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22、滴水不羼 | 形容十分纯正。 | 鲁迅《朝花夕拾 无常》:“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
23、清汤寡水 | 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 |
24、廉泉让水 | 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 《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
25、芙蓉出水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26、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回:“人无貌相,水无斗量,西子向业浣纱,飞燕曾充婢役,我虽一贫家女,将来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
27、救民于水火 |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 《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
28、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
29、情深潭水 | 比喻友情深厚。 | 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0、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31、背水为阵 | 背:背向。背对河布阵,拼死作战。比喻决一作战。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
32、水里纳瓜 | 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纳。 |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
33、水陆杂陈 | 形容菜肴丰富。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乃并列两几,水陆杂陈,各序齿环公子而坐。” |
34、奇山异水 | 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 | 朱自清《山野掇拾》:“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 |
35、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
36、啜菽饮水 | 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 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37、带水拖泥 | 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 宋·叶適《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
38、月光如水 |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样。 | 唐·赵嘏《江楼旧感》诗:“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夭。” |
39、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40、水陆俱备 |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
41、游山逛水 | 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闲人。” |
42、山高水长 |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
43、水月镜花 |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
44、尺水丈波 |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 唐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
45、蒲元识水 | 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 《太平御览》:“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 |
46、风行水上 |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 《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
47、书符咒水 | 书:书写;符:符篆;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
48、近水楼台先得月 |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 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
49、云心水性 |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 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
50、拖浆带水 | 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8回:“若拖浆带水,就不是汉子了。” |
51、水到鱼行 |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张安道论科第》:“谚云:水到鱼行。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
52、蜻蜓点水 |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53、泼冷水 | 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 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 |
54、以水救水 |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 《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55、乘高决水 |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 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
56、水绿山青 | 形容山水景色艳丽如画。 | 清·洪昇《长生殿·闻铃》:“只是对此鸟啼花落,水绿山青,无非助朕悲怀。” |
57、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
58、水月镜像 | 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 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
59、千水万山 | 见“千山万水”。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又谁知千水万山途转修。” |
60、水火不兼容 |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