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杯水之谢比喻微薄的酬谢。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2、水火不避谓不避艰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3、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山势萦回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4、水中着盐喻不着痕迹。
5、交淡若水指道义上的往来。《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6、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7、水陆俱备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8、巫山洛水巫山: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指巫山神女与洛水女神或男女欢会。清·纪昀《滦阳续录·江南举子》:“自是夜半恒至,妖媚冶荡,百态横生,举子以为巫山洛水,不是过也。”
9、若涉渊水比喻处境艰险。《书 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10、鱼水相欢犹言鱼水和谐。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11、引水入墙比喻自招灾祸。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墙,开门揖盗么。”
12、倚山傍水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倚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
13、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14、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15、覆水不收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16、山重水复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水大鱼多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18、溯水行舟逆水行船。
19、水剩山残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20、罔水行舟罔:没有。没有水在陆地上行船。比喻行为违背常理。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灵渠》:“窃叹始皇之猜忍,其余威能罔水行舟。”
21、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22、水底捞月同“水中捞月”。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却如水底捞月。”
23、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24、水滴石穿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5、风行水上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26、水陆毕陈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晋书 石崇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27、心同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唐 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28、范水模山比喻效法模仿他人。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29、涸鲋得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30、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31、滴水难消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难消。休道是兄弟将酒来,你则这般空来,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32、水性杨花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旧时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作风轻浮。明 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33、水宿风餐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元·萨都刺《还京口》诗:“吏人莫见参军面,水宿风餐鬓发焦。”
34、千水万山见“千山万水”。清·洪昇《长生殿·尸解》:“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又谁知千水万山途转修。”
35、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36、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37、水过鸭背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38、车水马龙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39、臣心如水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东汉 班固《汉书 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40、如水投石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宋·杨时《龟山语录》:“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
41、拉人下水比喻拉别人干坏事。钱宁《圣人》第26章:“他认为,阳虎诱之于利禄,手法不够精细。拉人下水,先要寻其短处。”
42、一肚子坏水指人心肠很坏。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43、冷水烫猪烫猪,指杀死猪后用开水烫,以便去毛。用冷水烫猪等于不烫,猪毛仍去不掉。比喻白出力,徒劳无功。沙汀 《淘金记》二六:“他对他自己说,‘格外并没有讲什么呀!“不要慌,慌什么啊!”自然,态度不大那个,有点象冷水烫猪!’”
44、风宿水餐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明·邵璨《香囊记·题诗》:“烟波万里谁为伴,忘机数点白鸥闲,东西没牵绊,风宿水餐。”
45、救民于水火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46、流水朝宗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47、水石清华见“水木清华”。《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商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
48、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49、似水流年流年:光阴。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光阴过得很快。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50、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1、萍水相遇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我与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萍水相遇,怎好为我破格!”
52、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53、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54、水火不兼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55、失足落水脚一滑跌入水中。比喻一时受诱骗而行为堕落。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7回:“想是那位客官夜间出来小解,失足落水,或是有的。”
56、清尘浊水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57、河同水密比喻彼此关系密切。《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58、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59、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60、风餐水栖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