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方位有关北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北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北鄙之声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见“北鄙之音”。
3、面北眉南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
4、南来北往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5、地北天南谓四处,到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6、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7、北门之寄指负军事重任。《旧唐书 李自良传》:“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难于择帅,翌日,自良谢,上谓之曰:‘卿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寄,无易于卿。’”
8、北斗之尊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唐·李又《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9、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0、北郭先生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 方术传 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
11、天南海北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12、南人驾船,北人乘马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13、南征北讨见“南征北伐”。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14、南箕北斗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诗经 小雅 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15、北辙南辕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见“北辕适楚”。
16、通南彻北谓贯穿南北。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17、太山北斗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仅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
18、北门锁钥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第五卷:“寇莱公守北门,虏使经由,问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答曰:‘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19、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20、走南闯北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21、闯南走北奔走四方。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
22、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马空冀北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24、乘胜逐北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25、南征北战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26、钱过北斗北斗;北斗星。形容钱财很多。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27、南棹北辕犹南航北骑。
28、南舣北驾犹南航北骑。
29、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30、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31、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32、北门管钥犹北门之管。清 黄遵宪《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33、海北天南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34、北门之管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
35、北辕适粤犹北辕适楚。粤在南方。明 刘基《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北辕适粤,徒劳何为?”
36、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隋 王通《中说 立命》:“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37、南北东西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38、大江南北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明·郭勋《英烈传》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盗贼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复或失,不得安宁。”
39、挟泰山以超北海挟:夹持;超:跨过。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40、上南落北漫言各处去向,犹言走南闯北。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
41、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42、南阮北阮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
43、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44、南腔北调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清 赵翼《檐曝杂记 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45、南船北马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46、雁南燕北比喻两地分离。《说岳全传》第三四回:“几载飘零逐转蓬,年来多难与兄同。雁南燕北分飞久,蓦地相逢似梦中。”
47、北宫婴儿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48、南船北车比喻行踪不定。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踪,南船北车,又在不定耳。”
49、南去北来指来来往往唐 杜牧《汉江》:“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50、南来北去泛指来来往往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这里是大道官塘,怎没个行人南来北去。”
51、眉南面北彼此不和谐。也指分隔两地,不能相见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见了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饥嗔的这饱喜,则为我无过犯难投牢相机。”
52、江南海北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三国·魏·曹叡《赦辽东吏民公文》:“书传所载也,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辽东君臣,无怵惕之患。”
53、南征北剿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鲁迅《王化》:“南征北剿,决不偷懒。”
54、群空冀北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55、南枝北枝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唐 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56、塞北江南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57、北辕适楚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汉 荀悦《申鉴 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
58、北风之恋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59、东西南北人指居处无定之人。《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60、南航北骑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语出《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