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黄干黑瘦 | 指人面容憔悴的样子。 |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你恋着红裙翠袖,折倒的你黄干黑瘦。” |
2、论黄数黑 |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
3、黑家白日 |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 《红楼梦》第三八回:“贾母笑道:‘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
4、青林黑塞 | 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 | 唐 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5、黑漆皮灯笼 | ①涂以黑漆的灯笼。形容社会腐败黑暗。②形容懵然无知。 | 明 陶宗仪《辍耕录 阑驾上书》:“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闾阎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又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
6、白纸黑字 |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 |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
7、白黑不分 |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
8、黑眉乌嘴 | 眉头嘴脸都不干净。形容淘气、贪玩孩子的肮脏面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弄的你黑眉乌嘴的,那里还像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
9、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 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
10、说黄道黑 |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 |
11、黑灯瞎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
12、黑白混淆 |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13、黑白不分 |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
14、一抹黑 | 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四章:“就我爸爸那个傻呀,俩眼一抹黑,人家让干吗就干吗。” |
15、白往黑归 |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 |
16、面目犁黑 | 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
17、数黄道黑 | 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9回:“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一样。” |
18、食亲财黑 | 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 |
19、黑天白日 | 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工作队和农工会,黑天白日,川流不息地有人看望。” |
20、黑牛白角 | 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
21、乌灯黑火 | 指晚上没灯没火,形容很暗。 | |
22、起早摸黑 | 起早睡晚,指辛勤劳动。 | 《送军粮》:“天还没有亮,起早摸黑赶着上前方。” |
23、乌天黑地 | 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
24、乌漆墨黑 | 乌黑,深黑。 | |
25、粉白墨黑 | 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 《战国策 楚策三》:“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
26、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27、耳聋眼黑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28、昏天黑地 |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
29、黑更半夜 | 指深夜。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
30、颠倒黑白 |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
31、雌黄黑白 | 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雌黄黑白,旁若无人。” |
32、混淆黑白 |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33、月黑风高 | 风高:风很大。没有月光;风又很大。旧时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天气。 | 元 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
34、数黑论白 | 见“数黑论黄”。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非是俺巧言令色,素与您数黑论白。” |
35、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36、数黑论黄 |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 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倒把我迎头阻,劈面抢,到咱行数黑论黄,卖弄他血气方刚。” |
37、知白守黑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38、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马烽《三年早知道》:“一个老汉说:‘黑天半夜怕什么!红星社不会有人来。’” |
39、黑言诳语 | 犹言胡言乱语。 | 清·李塨《原道》:“异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独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谓之道哉?谁生之哉?道家黑言诳语,大率类此。” |
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 晋 傅玄《傅鹑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
41、黑漆皮灯 | 不透光亮的灯。比喻不明事理。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 |
42、黑咕隆咚 | 很黑暗。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1章:“将他关进黑咕隆咚的牲口房里,摘掉包裹他脑袋的汉奸旗。” |
43、以白为黑 | 谓颠倒是非。 | 《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
44、面目黎黑 | 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
45、视白成黑 | 视:看。把白色看成黑色。比喻颠倒美丑是非。 | 唐·柳宗元《瓶赋》:“视白成黑,颠倒妍媸。” |
46、瞎灯黑火 |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 | 《人民日报》1976.1.17:“村剧团就要开始演出了,散戏时瞎灯黑火不好走,那路还得加宽!” |
47、天下乌鸦一般黑 | 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 |
48、两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
49、黑天摸地 |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
50、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
51、判若黑白 | 判:区别。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形容界限分明。 | 清·方苞《书祭裴太常文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
52、黑漆一团 | ①指墨团。②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或对人对事一无所知。 | 巴金《谈〈秋〉》:“但是作为读者,我受不了那接连不断的黑漆一团的结尾。” |
53、白黑颠倒 |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
54、天昏地黑 | 见“天昏地暗”。 | 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55、两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此番到吏部打点,正愁着两眼漆黑,不知门径,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岂不甚妙?” |
56、漆黑一团 |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
57、黑汁白汗 | 形容辛勤劳动的汗水。 | 李凖《不能走那条路》:“他又想起在朱家扛活时,掌柜们在大麦天,看着别人黑汁白汗干活,王老三也是摇着扇子站在一边看。” |
58、黑云压城城欲摧 | 欲:将要;摧:摧毁。浓厚的乌云笼罩城头;象要把整个城压毁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所造成的紧张局面。 | 唐 李贺《歌诗集 卷一 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59、混造黑白 | 故意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 |
60、黑眼定心 | 指看到某些事情后心里生气。 | 韩起祥《刘巧团圆》:“我老汉一辈子就懂得大吃大喝,自在逍遥,无忧无虑,有些乡亲见了,虽然黑眼定心,我也不管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