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方位有关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前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星前月下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元·吕止庵《风入松》套曲:“常欢喜星前月下,休等闲间面北眉南。”
2、顾后瞻前同“瞻前顾后”。《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3、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4、瞻前思后思前想后,反复思考。清·无名氏《玉娇梨》第14回:“又缘道途修阻,不能趋侍膝前,仰承教训,遂致孤身流落,有堕家声。瞻前思后,惭愧何堪!”
5、前度刘郎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唐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6、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7、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痛:彻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错误。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8、踌躇不前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9、思前想后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10、毒手尊前泛指无情的打击。《新五代史 唐臣传 李袭吉》:“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村。”
11、有言在前已以有话说在前头。指事先打了招呼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
12、百战无前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13、前襟后裾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14、畏缩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15、前人种德后人收德:德行。指上辈的人有德行,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
16、不顾前后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17、跋前疐后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18、绝后空前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况。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盖偏至之诣,至于绝后空前,亦令人望而却步,其年亦人杰矣哉!”
19、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20、前尘影事谓往事。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21、消释前嫌消释:消除,解除;嫌:嫌怨,怨恨。消解了过去的仇怨。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22、樽前月下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23、王后卢前《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后以“王后卢前”指诗文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2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25、前途渺茫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茅盾《疲倦》:“剩下来还有什么呢?只觉得前途渺茫而已。”
26、刘郎前度诗文中以之称去而复来的人。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归来已是晋代。后刘等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
27、遮前掩后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28、参前倚衡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论语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29、所向无前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30、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闲事。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31、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32、通前澈后见“通前彻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只要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这书不是脱岔露空了。”
33、好汉不吃眼前亏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34、糠秕在前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35、前慢后恭慢: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6章:“知制诰与翰林学士,相去几何?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何深文之甚?”
36、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明 李贽《史纲评要 周纪 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37、前言不答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38、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39、却行求前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40、大敌当前当:面对、正在。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41、超前绝后指超越前人,以后也无一可相比。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
42、前挽后推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43、负弩前驱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44、专美于前专美:独享美名。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45、覆前戒后覆:倾覆;戒:防备。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旧唐书·王方庆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轨,覆前戒后,居安思危。”
46、超前轶后轶:超出。超过前辈,冠绝后世。形容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仰见天朝制度维新,超前轶后,洵为万万年不易良规。”
47、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48、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明 冯惟敏《清江引 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49、裕后光前裕:富饶。为后人造福,给前辈增光。宋·陈抟《心相编》:“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50、瞻顾前后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兼顾前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
51、鞍前马后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52、前无古人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即空前未有的。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3、前途无量指一个人的前途没有限量。钱钟书《围城》:“鸿渐还低头不响——‘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54、光前绝后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宋 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55、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56、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弄得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上梢没下梢。”
57、搀前落后抢前落后,不整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贾政便也生气,说:‘往常还好,怎么今日不齐集至此?’抬头看那执事,却是搀前落后。”
58、前目后凡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公羊传·僖公五年》:“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59、膝行而前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60、后浪推前浪后面的波浪推动前面的波浪不断前进。多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永不停息向前发展。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