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例子: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基础信息
拼音qián jù hòu gōng
注音ㄑ一ㄢˊ ㄐㄨˋ ㄏㄡˋ ㄍㄨㄥ
繁体前倨後恭
正音“倨”,不能读作“jū”。
感情前倨后恭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倨”,不能写作“居”。
近义词前倨后卑
英语be first supercilious and then deferential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量凿正枘(意思解释)
 - 祥云瑞彩(意思解释)
 - 审慎从事(意思解释)
 - 碎瓦颓垣(意思解释)
 - 深根宁极(意思解释)
 - 黑汁白汗(意思解释)
 - 前跋后疐(意思解释)
 - 仓箱可期(意思解释)
 - 强词夺正(意思解释)
 - 送往视居(意思解释)
 - 心存芥蒂(意思解释)
 - 扬己露才(意思解释)
 - 攻苦食啖(意思解释)
 - 旷古无两(意思解释)
 - 诬良为盗(意思解释)
 - 宏材大略(意思解释)
 - 希奇古怪(意思解释)
 - 一剑之任(意思解释)
 - 秤薪而爨(意思解释)
 - 东驰西击(意思解释)
 - 残章断简(意思解释)
 - 穿一条裤子(意思解释)
 - 眉目分明(意思解释)
 - 游戏尘寰(意思解释)
 - 引以为荣(意思解释)
 - 凿壁悬梁(意思解释)
 - 剪发披缁(意思解释)
 - 莫展一筹(意思解释)
 
※ 前倨后恭的意思解释、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拿腔做样 | 腔:说话的腔调。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 
| 奉为圭璧 | 圭璧:玉器,指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尊重有价值的东西。 | 
| 召父杜母 |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 
| 余声三日 |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 
| 烟蓑雨笠 |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 
| 中原板荡 | 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诗经》篇名,指周厉王荒淫无道。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 
| 救燎助薪 | 同“救火投薪”。 | 
| 云窗月户 |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 
| 如蹈水火 | 比喻处境艰难。 | 
| 玉枝金叶 | 玉的枝干,金的叶子。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 
| 见小闇大 | 谓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 
| 逐末弃本 | 见“逐末舍本”。 | 
| 省方观俗 |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 | 
| 七足八手 | 见“七脚八手”。 | 
| 断杼择邻 |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 
| 玉碎珠沉 | 比喻美女的死亡。 | 
| 予取予夺 | 见“予取予携”。 | 
| 翻陈出新 | 陈:陈旧。从旧的翻造出新的。 | 
| 轶闻遗事 | 见“轶事遗闻”。 | 
| 充箱盈架 | 充、盈:满。盛满书箱,摆满书架。形容藏书丰富。 | 
| 河门海口 | 比喻说大话。 | 
| 余霞散绮 |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亦常用来评论文章结尾有不尽之意。详见“余霞成绮”。 | 
| 欲取姑与 | 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 
| 肆言詈辱 | 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 
| 发愤忘餐 | 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 
| 指敌忘身 | 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 
| 庙垣之鼠 | 庙:王宫的前殿;垣:矮墙。宫墙里的老鼠。比喻帝王身边得势的小人。 | 
| 临渊结网 | 渊:深潭。临到潭边才编织渔网。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