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奇花异草 |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
2、探竿影草 |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
3、视如草芥 | 草芥:不知名的小草。看成像小草一样轻贱。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4、落草为寇 | 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5、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6、一草一木 | 一棵草;一棵树。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
7、风行草从 | 见“风行草偃”。 | 《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
8、惹草沾风 | 比喻迷恋女色,与配偶以外的女性发生暖昧关系。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勾引的惹草沾风泼赖徒,辱没杀受戒传灯好宗祖。” |
9、草率将事 | 见“草率从事”。 |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自序》:“虽说不愿意十分撤烂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将事’产毛病总不能免。” |
10、草木俱朽 |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
11、风行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12、瑶草奇花 | 指仙境中的花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
13、八公草木 |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 《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14、与草木俱灰 |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 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
15、草率收兵 |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
16、黄冠草履 | 见“黄冠草服”。 | 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
17、浮沉草野 | ||
18、美人香草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汉 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
19、草率了事 | 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 丰子恺《梦耶真耶》:“当时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
20、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9回:“如两句俗语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
21、草头天子 |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
22、十步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汉 刘向《说苑 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 王符《潜夫论 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23、鞠为茂草 |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 |
24、寸草衔结 | 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
25、风吹草动 |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
26、积草囤粮 | 积:积累;囤:囤积。指储存粮食和草料等战备物资。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5回:“蜂屯蚁聚施威武,积草囤粮待战争。” |
27、迷花沾草 | 指拈花惹草。 | 明 孟称舜《娇红记 双逝》:“休只为迷花沾草,断送了美身躯。” |
28、惹草粘花 | 惹:招引。比喻随处迷恋于不正当的男女情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却说湍制台九姨太身边的那个大丫头,自见湍制台属意于他,他便有心惹草粘花,时向湍制台跟前勾搭。” |
29、十步香草 |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30、好马不吃回头草 |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
31、闾巷草野 | 闾巷:街巷;草野:乡野。比喻民间乡野地方。 | 唐·王勃《上皇帝万言书》:“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
32、出山小草 | 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
33、惹草沾花 | 见“惹草拈花”。 | 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我非无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 |
34、墙花路草 | 见“墙花路柳”。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35、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人活一生,草只有一个秋天。形容生命短暂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
36、羊真孔草 | 真:真书,正楷。羊欣的正楷,孔琳的草书。指名书法。 |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二卷:“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
37、惊蛇入草 |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 唐 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
38、草菅人命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
39、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
40、积草屯粮 | 储存粮食和草料。 |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炼士,积草屯粮。” |
41、天造草昧 | 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 | 《周易·屯》:“天造草昧。” |
42、灰头草面 | 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 |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
4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44、丰草长林 | 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 | 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
45、潦草塞责 | 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
46、寸草不留 |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②亦比喻把人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什么也不留下。③比喻把头发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 | 宋 楼钥《攻媿集 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
47、秋草人情 | 形容人情冷漠,如同日益枯黄的秋草一样。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浮云世态纷纷恋,秋草人情日日疏。” |
48、霜行草宿 |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 《宋书·孝义传·孙法宗》:“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 |
49、长林丰草 | 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
50、蔓草难除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51、春晖寸草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 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52、草草了事 | 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 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
53、闲花埜草 | 见“闲花野草”。 | |
54、草蛇灰线 |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 《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
55、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56、杀人如草 |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群横日劫,杀人如草。” |
57、寸草春晖 |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 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58、草木萧疏 |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 《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
59、拈花惹草 | 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二岁,也有几分人材,又兼生性轻薄,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 |
60、风烛草露 |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