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寸草衔结 | 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
2、打草蛇惊 | 见“打草惊蛇”。 |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
3、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4、依草附木 |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
5、草木俱朽 |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
6、轻尘栖弱草 | 比喻人生无常。 | 汉·刘向《列女传》:“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耳,何至辛苦乃尔!” |
7、剪草除根 |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8、草率行事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形容办事不认真 | 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务必纠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 |
9、草间求活 | 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 《晋书 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
10、风烛草露 |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11、草率从事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
12、草偃风从 | 见“风行草偃”。 | |
13、天造草昧 | 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 | 《周易·屯》:“天造草昧。” |
14、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15、拨草寻蛇 |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
16、风吹草动 |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
17、救命稻草 | 借以活命的稻草。指人在困境时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东西。 | 王朔《永失我爱》:“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劲儿了。” |
18、美人香草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汉 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
19、风驰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
20、草草了事 | 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 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
21、奇花异草 |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
22、风向草偃 | 偃:卧倒,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引用驽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 |
23、百草权舆 | 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 《大戴礼记·诰志》第九卷:“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
24、草草收兵 |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
25、十步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汉 刘向《说苑 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 王符《潜夫论 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26、瑶草奇花 | 指仙境中的花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
27、翦草除根 | 翦:“剪”的异体字;割断;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 |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28、黄云白草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29、丰草长林 | 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 | 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
30、草庐三顾 |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1、草行露宿 | 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 《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
32、春晖寸草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 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33、不弃草昧 |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
34、墙花路草 | 见“墙花路柳”。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35、如泣草芥 | 芥:小草。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 宋 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36、结草衔环 |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
37、草木愚夫 |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
38、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 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39、杀人如草 |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群横日劫,杀人如草。” |
40、黄冠草履 | 见“黄冠草服”。 | 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
41、草泽英雄 | 草泽:荒野地。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便是有才如李渊,尚且不容于朝廷,那草泽英雄,谁人鉴赏?” |
42、草率了事 | 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 丰子恺《梦耶真耶》:“当时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
43、疾风彰劲草 |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 《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
44、闾巷草野 | 闾巷:街巷;草野:乡野。比喻民间乡野地方。 | 唐·王勃《上皇帝万言书》:“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
45、藉草枕块 | 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 |
46、草头天子 |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
47、草木荣枯 | 荣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 《大自然的语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
48、粘花惹草 | 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元 商衜《一枝花 远寄》:“粘花惹草心,招揽风流事。” |
49、绿草如茵 |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 |
50、草木萧疏 |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 《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
51、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
52、潦草塞责 | 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
53、芳草鲜美 | 鲜美:鲜嫩美丽。芳草鲜嫩美丽。 | 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54、草腹菜肠 | 比喻毫无才学。亦用为谦词。 |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学问,草腹菜肠,对着众位长者,也吟诗一首,万望勿哂者。” |
55、浮皮潦草 | 形容不扎实,不仔细。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八章:“这么大的事情,影响极坏,可是我们仅仅只浮皮潦草地警告一下就完事了。” |
56、长林丰草 | 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
57、粮多草广 | 比喻战备物资充足。 | 明 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俺这蒲州,地方宽阔,粮多草广,军民好汉,我何不起兵播乱。” |
58、魏颗结草 |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
59、化若偃草 | 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60、霜行草宿 |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 《宋书·孝义传·孙法宗》:“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