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惟日不足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尚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2、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3、忠贯白日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4、终日不倦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孔子家语·致思》:“吾闻可以为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5、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6、鲁阳指日同“鲁阳挥戈”。
7、日月交食比喻作对,相斗。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爷!怪事,怪事!只见日月交食,不曾见辘轴退皮。”
8、日诵五车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9、昼日昼夜犹言日日夜夜;没日没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
10、日月合壁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11、日出三竿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南齐书 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12、日省月试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13、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 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14、日角珠庭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北周·庚信《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是以维岳降神,自天生德,凝脂点漆,日角珠庭,为子则名高五都,为臣则光照千里。”
15、移天徙日比喻盗弄政权。同“移天易日”。《北史 广阳王深传》:“往者元叉执政,移天徙日。”
16、日增月盛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清·王韬《瓮牖馀谈·西国印书考》:“明崇祯时,麻荫朱实立第一印书局,印器从英运至,其后日增月盛。”
17、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18、日长一线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
19、日角龙庭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旧唐书·唐俭传》:“[高祖]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20、同日而语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21、鲁人回日同“鲁阳挥戈”。南朝·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阙之诚,竟无鲁人回日之感。”
22、迁延时日见“迁延岁月”。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1回:“若不然,徒然虚废钱粮,迁延时日,究竟无益也。”
23、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语出《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24、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25、江流日下见“江河日下”。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26、母难之日指自己的生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27、日夜警戒白天黑夜不断警戒或监视。
28、日月无光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所谓白日陆沉,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29、一日九迁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汉·焦延寿《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
30、宾餞日月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儐”,指迎接。餞,指送别。语出《书 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纳日,平秩西成。”
31、一日三秋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32、度日如年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33、倍日并行日夜赶路。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34、辉光日新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周易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35、偷天换日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36、日削月朘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37、白日作梦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38、如日中天如同太阳运行到太空正当中。清 丘逢甲《为潮人衍说孔孝于鮀浦,伯瑶见访有诗,次韵答之》:“重提孔子尊王义,如日中天万象看。”
39、雨淋日晒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多少年来,雨淋日晒,脸比石头还粗。”
40、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41、日理万机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42、羿射九日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汉·刘安《淮南子》
43、指日高升见“指日高升”。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44、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45、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
46、日增月益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元史·食货志》:“除税粮、科差二者之外,凡课之入,日增月益。”
47、日旰不食同“日旰忘食”。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48、浓荫蔽日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譬如种柳树,特到柳树长大,浓荫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
49、日不移晷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50、转日回天见“转日回天”。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51、出头有日日:日子。指不久之后就可以从不幸中摆脱出来。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前年和去年的国民革命,客籍表示欢迎,以为出头有日。”
52、惟日为岁犹言度日如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秙瞻望,惟日为岁。”
53、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俗语。指从未有过冤仇。
54、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55、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宁:宁愿;筹:计划。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56、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日:太阳;土:国土。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57、来日正长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巴金《雨》:“来日正长,不要贪图现在就卖掉了未来。”
58、明并日月明:光明,明亮。光辉灿烂与日月同辉。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59、月异日新同“日新月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比见国家奋筹富强之术,月异日新,不遗余力,骎骎乎将与欧洲并驾矣。”
60、葵花向日向:朝着。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