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连二并三 | 同“连三接二”。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 | 
| 2、恩荣并济 |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 
| 3、同时并举 |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 
| 4、兼收并录 | 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录以待作者之抉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 
| 5、椿萱并茂 | 椿:一种乔木;传说长寿;喻父亲;萱:萱草;传说能使人忘忧;喻母亲。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指双亲健在。 | 庄周《庄子 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 
| 6、并容遍覆 | 并:兼;覆:遮盖掩蔽。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宽广,庇护天下。 |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育齐民;以并容遍覆,扰服异类。” | 
| 7、声色并厉 | 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 
| 8、并威偶势 | 指聚集声威势力。 | 《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 
| 9、连镳并轸 | 犹言并驾齐驱。镳,马勒;轸,车箱底部的横木。 |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刘伯温高格,并以高季迪、袁景文诸人各逞才情,连镳并轸。” | 
| 10、恩威并行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 11、多收并畜 | 谓一律收罗藏蓄。 | 明·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州庠党序多收并畜,不能当百一之选。” | 
| 12、俱收并蓄 |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 13、芙蓉并蒂 |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唐·皇甫松《竹枝词》:“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隔子眼应穿。” | 
| 14、蜂舞并起 | 蜂舞:群蜂飞舞;并:一齐。像群蜂飞舞一样,一齐聚集。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水、旱、饥、蝝、蛊、螟、蜂舞并起。” | 
| 15、明并日月 | 明:光明,明亮。光辉灿烂与日月同辉。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 
| 16、势不并立 | 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 
| 17、十日并出 |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 
| 18、芝艾并焚 |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和美丑。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 | 
| 19、齐足并驰 | 驰:疾行,驰驱。并行前进,不分先后。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 
| 20、齐驱并进 | 同“齐头并进”。 | 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 
| 21、土洋并举 |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 
| 22、连三并四 | 同“连三接二”。 | 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 
| 23、兼容并蓄 | 同“兼收并蓄”。 | 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 
| 24、忠孝不并 | 不并:不能同时并行。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即忠孝不能两全。 |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谧》:“姑处事殊,忠孝不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 
| 25、兼收并容 | 收:收罗;容:容纳。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收罗,保存起来。 | 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词》:“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 | 
| 26、并赃拿贼 | 行迹露败,当场人脏俱获。 |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今日个并赃拿贼更推谁,你地硬抵着头皮儿对。” | 
| 27、蜂出并作 | 蜂出:像群蜂出巢,多而杂乱;作:兴起。形容纷纷兴起,层出叠见 |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出?作。” | 
| 28、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 29、恩威并重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 30、并为一谈 |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 
| 31、恩威并济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 
| 32、兼包并容 | 见“兼容并包”。 | 章炳麟《讨满洲檄文》:“苟无大害于我军事者,一切均当兼包并容,有违节制,悉以军律治罪。” | 
| 33、并驱争先 | 指竞争高下。 |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 
| 34、钟漏并歇 | 比喻年老衰残。 | 唐·沈既济《枕中记》:“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 | 
| 35、并存不悖 | 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 巴金《家》九:“但是风雅的事又怎幺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 
| 36、兼收并畜 | 同“兼收并蓄”。 | 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 
| 37、连镳并驾 | 见“连镳并轸”。 | 清·蒲松龄《贺两侄曾孙兄弟同时游泮序》:“尚双双奋翼抟扶摇而南,连镳并驾,秋桂齐攀,大吾门,亢吾宗,匪异人任,惟两孙子。” | 
| 38、五行并下 |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 
| 39、并疆兼巷 | 形容屋宅广大。 | 明 王志坚《表异录 宫室》:“宅大曰连里竟街,又曰并疆兼巷。” | 
| 40、兼收并采 | 亦作“兼收并采”。广泛收罗采用。 | 宋·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 
| 41、并无二致 | 没有多大区别。 | |
| 42、两雄不并立 |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 43、宽猛并济 | 见“宽猛相济”。 |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入闱后,巨细躬亲,宽猛并济,诸事秩然。” | 
| 44、齐驱并骤 | 见“齐驱并驾”。 | 宋·王安石《上邵学士书》:“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 | 
| 45、齐名并价 |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 
| 46、齐驱并驾 | 同“并驾齐驱”。 |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下卷:“气象廓然,可与《两都》、《三京》齐驱并驾矣。” | 
| 47、并头莲 | 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 
| 48、恩威并著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 
| 49、并容徧覆 | 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之广。 | 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以并容徧覆,扰服异类。” | 
| 50、齐镳并驱 | 同“并驾齐驱”。 |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刘将军》:“吾尝览《后魏书》,见杨大眼者,武伎绝伦,战功居最,其妻潘氏,颇善骑射,至于攻战游猎之际,潘于戎装,齐镳并驱。” | 
| 51、哀喜交并 | 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 52、齐头并进 |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 
| 53、贿赂并行 |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指行贿受贿的事情到处都有。 | 《左传 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予之世,郑其败乎?。” | 
| 54、倍日并行 | 日夜赶路。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 
| 55、并蒂莲 | 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池畔分开并蒂莲,可堪间阻又经年。” | 
| 56、并蒂芙蓉 |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唐 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 
| 57、连舆并席 | 见“连舆接席”。 | 宋·苏籀《答曹机宜启》:“连舆并席,琢磨益友之陪;会弁挥犀,磊落德星之聚。” | 
| 58、齐心并力 |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 
| 59、恩威并用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 《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 60、相提并论 | 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