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美其名曰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鲁迅《藤野先生》:“美其名曰‘富士山’。”
2、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3、有作其芒干将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剑刃发出了光芒。梁启超《谭嗣同传》:“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5、自食其言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食了。形容说了话不算数。宋 欧阳修《穴一居士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6、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7、二三其意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8、二三其操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9、无其奈何犹言无可奈何。《宣和遗事》前集:“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
10、其道亡繇亦作“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
11、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12、其来有自自:来由。事情的出现有原因,并非偶然。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13、杼柚其空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语出《诗 小雅 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14、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
15、夺其谈经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16、重增其放更助长了我的狂放。
17、不私其利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18、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9、听其言观其行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
20、饱其私囊饱:满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钱财,装入自己腰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他又并不将此款归入公家,一律饱其私囊。”
21、得其三昧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22、避其锐气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23、顺从其美美:美德。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宋·王谠《唐语林·政事》:“璟,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璟甚悦之。”
24、貌如其心外貌长得象他的心一样宽厚老实。
25、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26、见怪不怪,其怪自坏怪:奇异的;坏:败。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27、兵在其颈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28、洞烛其奸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29、泰山其颓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30、投其所好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31、出其不备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备’的妙策。”
32、将顺其美将顺:随势相助。美:好事,美德。顺势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顺从其美”。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33、金玉其表金玉:珍宝。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34、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5、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36、尽其所能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37、故甚其词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38、无所不尽其极犹言竭尽其所有。老舍《四世同堂》:“赶到她宴请日本人的时候,她也无所不尽其极的把好的东西拿出来,使日本人不住的吸气。”
39、如见其人像看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刻画非常生动逼真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40、闪烁其辞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4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2、不胜其烦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43、乐在其中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4、望其肩项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4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6、三折其肱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47、二者必居其一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48、庄庄其士庄庄:端庄正直的样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春秋·齐·管仲《管子·小问》:“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
49、马牛其风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50、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51、天诱其衷谓上天开导其心意。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
52、反其道而行之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办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清·吴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53、洞悉其奸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54、尽其在我尽:全部。竭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清·王韬《书重刻<弢园尺牍>后》:“夫今时之所急,亦惟辑强邻、御外侮而已,二者要惟先尽其在我耳。”
55、其味无穷味:回味;玩味;穷:尽。形容含义深刻;让人回味不尽。宋 朱熹《四书集注 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56、任其自流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57、神乎其神神:神秘;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其:那样。形容非常奇妙神秘。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
58、俨乎其然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载一篇俨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们就知道字里行间还有看不见的鬼把戏。”
59、二三其节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60、天假其便假:给予。上天给予的方便。形容机会难得。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乐天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奈拘职守,不得相从,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岂胜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