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革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出处:《晋书·潘岳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企,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基础信息
拼音xǐ xīn gé zhì
注音ㄒ一ˇ ㄒ一ㄣ ㄍㄜˊ ㄓˋ
感情洗心革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洗心革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投闲置散(意思解释)
 -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意思解释)
 - 精彩逼人(意思解释)
 - 经营惨澹(意思解释)
 - 豺狼塞路(意思解释)
 - 登高望远(意思解释)
 - 自出一家(意思解释)
 - 蔓引株连(意思解释)
 - 扶老将幼(意思解释)
 - 国是日非(意思解释)
 - 以火救火(意思解释)
 - 无伤大体(意思解释)
 - 著书立言(意思解释)
 - 草泽英雄(意思解释)
 - 刳肝沥胆(意思解释)
 - 如登春台(意思解释)
 - 出乖弄丑(意思解释)
 - 山砠水厓(意思解释)
 - 假道灭虢(意思解释)
 - 马尘不及(意思解释)
 - 龙战玄黄(意思解释)
 - 穷猿奔林(意思解释)
 - 远行无急步(意思解释)
 - 茁茁壮壮(意思解释)
 - 天理昭彰(意思解释)
 - 求其友声(意思解释)
 - 神工鬼力(意思解释)
 - 一牛鸣(意思解释)
 
※ 洗心革志的意思解释、洗心革志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真凶实犯 | 真正的罪犯。 | 
| 胡越同舟 |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 同业相仇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 
| 蹈火探汤 | 同“蹈汤赴火”。 | 
| 朝章国故 |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 
| 操揉磨治 | 犹言反复磨练。 | 
| 冰清水冷 | 指冷冷清清。 | 
| 盛水不漏 | 盛:以器受物。比喻说理严密。 | 
| 熯天炽地 | 形容火势极猛。 | 
| 先言往行 |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 气竭声澌 | 见“气竭声嘶”。 | 
| 反败为功 | 反:翻转,回转。扭转败局转为胜利。 | 
| 生死未卜 | 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 | 
| 尊严若神 | 庄重严肃得像神明一样。形容态度十分庄重严肃。 | 
| 阒若无人 | 阒:寂静。寂静得像没人一样。 | 
| 四马攒蹄 |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 
| 煦伏之恩 | 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比喻养育之恩。 | 
| 乌衣子弟 | 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 
| 陵弱暴寡 | 谓欺凌弱小者和少数。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 
| 逾墙越舍 | 指翻墙越舍很快就走了。 | 
| 敲冰索火 |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 
| 殚精竭力 | 犹殚精毕力。 | 
| 垂头搨翼 | 亦作“垂头塌翅”。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 
| 轻财敬士 | 见“轻财重士”。 | 
| 疥癣之病 | 疥癣:一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 
| 枕石寝绳 | 见“枕方寝绳”。 | 
| 自相水火 |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 
| 衅发萧墙 | 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