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志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志冲斗牛 | 斗牛: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 |
| 2、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
| 3、风云之志 |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
| 4、笃志不倦 | 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 《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
| 5、有志难酬 | 酬:实现。有抱负难以实现。 |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有一等要读书的家私薄,更无钱办束脩,因此上有志难酬。” |
| 6、志盈心满 | 犹志得意满。 | 《晋书·袁甫传》:“寿阳以西皆是中国,新平强吴,美宝皆入,志盈心满,用长欢娱。” |
| 7、斗志昂扬 |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
| 8、郁郁不得志 | 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 《快心编》第七回:“或因有才不售,郁郁不得志的。” |
| 9、志诚君子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形容志行诚笃的人。 | 明·徐霖《绣襦记·姨鸨夸机》:“他是个志诚君子,与别人不同,怎么开口起发他的?” |
| 10、气满志得 | 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 |
| 11、燕雀岂知雕鹗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
| 12、不拔之志 |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 13、各行其志 | 见“各从其志”。 |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
| 14、志气凌云 | 凌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远、意气豪壮。 |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
| 15、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 16、意满志得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 17、燕雀不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乃向其乡人说道:‘我今将为状元,不久便作开国元勋矣!何以贺我?’乡人益非之。刘赞臣叹道:‘此所谓燕雀不知鸿鹄志也。’” |
| 18、终焉之志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
| 19、人穷志短 | 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
| 20、壮志凌云 |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
| 21、志冲牛斗 | 牛斗: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人的气势很盛。 | 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第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牛斗,气吐凌云。” |
| 22、销神流志 |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 | 明·杨慎《冶容诲淫》:“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 |
| 23、潜心笃志 | 专心致志。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7回:“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
| 24、未竟之志 | 没有完成的志向。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
| 25、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 26、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
| 27、心虔志诚 |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
| 28、有志无时 | 有抱负而时运不济。 | 《后汉书·赵歧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
| 29、傲睨得志 |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 30、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
| 31、志得气盈 | 犹志得意满。 |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四:“王志得气盈,不以巡抚置意中。每诣院谒巡抚,仰面视天,言如泉涌。” |
| 32、染神乱志 | 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
| 33、失张失志 |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
| 34、材剧志大 | 指才智多,志向大。 | 《荀子 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
| 35、寝丘之志 |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
| 36、继志述事 | 继:继承;述:陈述。继承先人之志以言事理政。 | 《宣和书谱》第一卷:“一旦用王浚,唾手可行,故天下始一于晋。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 |
| 37、甘贫守志 |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奉圣人的命,因为你梁鸿甘贫守志,孟光举案齐眉,着小官亲赍此封丹诏,与他加官赐赏。” |
| 38、寒心销志 |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
| 39、以意逆志 |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 40、赍志而殁 |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 41、洗心革志 | 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 《晋书·潘岳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企,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
| 42、志高行洁 | 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
| 43、志得意满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 44、不以辞害志 |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 45、志在四方 |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
| 46、志志诚诚 | 真心实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于是两个志志诚诚,吃了十来日斋,同到寺里,献此宝镜。” |
| 47、志虑忠纯 | 志虑:意志和心思。指忠心耿耿,坚贞不二。 |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48、胸怀大志 |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 49、安心定志 | 指安下心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
| 50、放意肆志 | 纵情而无所顾忌。 | 宋·苏轼《超然台记》:“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
| 51、矢志不摇 | 矢:通“誓”,发誓;摇:动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而邵氏矢志不摇。” |
| 52、四方之志 |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 |
| 53、屈身辱志 | 屈:降低。降低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心志。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 |
| 54、笃志爱古 | 笃志:志向专一。志趣专一,爱好古典。 | 《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十六通《杜氏春秋》,下帷读书,笃志爱古。” |
| 55、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
| 56、有志不在年高 | 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 57、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 58、永志不忘 | 永远记住,不遗忘。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 59、志美行厉 | 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
| 60、诗以言志 |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