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自然有关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堆积如山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2、令出如山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只吩咐得一句,便有一个门上,带了好几个衙役,拿着铁链子,把这船上的老板、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
3、江山不老江山:山川,山河;老:衰。高山大河千古长存,永不衰老。比喻人长寿或祝人长寿。宋·林外《洞仙歌》词:“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
4、披发入山谓离开俗世而隐居。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5、百二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6、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7、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8、深山穷谷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0、水绿山青形容山水景色艳丽如画。清·洪昇《长生殿·闻铃》:“只是对此鸟啼花落,水绿山青,无非助朕悲怀。”
11、逢山开路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1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13、关山阻隔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元 郑德辉《 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14、拔山举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15、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6、泰山压顶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17、玉山倾颓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因竟日饮,遂不觉玉山倾颓,伏几醺睡。”
18、登山蓦岭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19、爬山涉水形容路途艰辛。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20、山枯石死极言年代久远。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
21、山肤水豢《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22、众喣漂山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汉书 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23、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24、移山回海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25、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26、排山倒海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27、名山胜水见“名山胜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28、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29、山栖谷隐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30、爬山越岭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31、山林隐逸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32、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33、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34、山肴海错犹言山珍海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当下山肴海错,不记其数。”
35、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36、啸聚山林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我这伙好汉,非比啸聚山林之辈。”
37、山长水阔见“山长水远”。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8、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9、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40、登山越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41、义山恩海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42、穷山恶水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43、山亏一篑《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
44、梯山航海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宋书 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45、渊停山立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清 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46、铁桶江山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47、航海梯山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南朝 梁 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48、铸山煮海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49、江山如故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50、文章山斗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51、拄笏看山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52、地远山险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53、泰山梁木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54、三山五岳泛指名山;也指各地。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55、山不转路转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56、山盟海誓形容盟誓像山、海一样永世不变。多表示对爱情的坚贞。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57、气壮河山同“气壮山河”。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58、气压山河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59、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60、锦绣江山形容美好的国土元 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