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藏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藏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鞘里藏刀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2、纳污藏疾纳:接受;疾:弊病,缺点。包藏容纳罪过缺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3、藏头露尾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4、藏锋敛锷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
5、中心藏之中心:内心,心中。深深地记在心里。《诗经·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6、蹑影藏形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7、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8、韫椟而藏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隐退。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两位将军,有些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9、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10、暗藏杀机隐藏杀人的念头。比喻潜在危险。
11、含垢藏疾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12、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3、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4、苞藏祸心苞:通“包”,包藏;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
15、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16、不藏不掖指毫无保留。
17、邺架之藏对他人藏书的美称。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18、藏头漏影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元·佚名《鸳鸯被》:“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
19、设彀藏阄彀:张满弓弩,引申为圈套。指设置圈套、暗藏机关来捉弄人。明·陈汝元《红莲债》第二折:“我这里设彀藏阄,你那里妆聋作哑。”
20、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2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22、剖腹藏珠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2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24、行藏用舍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25、话里藏阄话里藏着哑谜儿。《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不晓得梢公话里藏阄,在船舱里悄悄的和两个公人说:‘也难得这个梢公救了我们三个性命。’”
26、智藏瘝在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书 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27、纳污藏垢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涂,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28、什袭珍藏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
29、神藏鬼伏比喻变化莫测。唐·司空图《漫书》诗:“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
30、韫椟藏珠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31、闭口藏舌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32、东躲西藏指到处躲避藏匿。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33、慢藏诲盗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34、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35、被褐藏辉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沉山虀影,被褐藏辉。”
36、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37、遁迹藏名犹言隐居不出。《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功成辞赏,遁迹藏名。”
38、金屋藏娇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周庸祐也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39、东藏西躲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40、隐迹藏名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41、遗形藏志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42、藏锋敛颖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元 戴表元《送吴州判还番阳诗序》:“及乎藏锋敛颖,韬潜谨饬……洁身寡过,而求自免也。”
43、积箧盈藏箧:小箱子;盈:充满;藏:储存东西的地方。箱子堆积,仓库充盈。形容积聚的财物多。南朝·梁·沈约《舍身愿铭》:“至于积箧盈藏,未尝登体;溢俎充庖,既沃斯弃。”
44、藏龙卧虎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45、昂藏七尺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明 汪廷讷《种玉记 奇术》:“天付昂藏七尺躯,寻章摘句懒攻儒。”
46、藏头亢脑遮遮掩掩,不明不白。《朱子语类辑略》卷七:“乡里诸贤文字,以为皆不免有藏头亢脑底意思,有学者来问,便当直说与之。”
47、五藏六府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48、藏踪蹑迹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间,藏踪蹑迹,直到寨边,拨开鹿角,径奔中军。”
49、绵里藏针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50、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51、稔恶藏奸长期作恶,包藏祸心。《清史稿 世宗纪》:“丙申,上以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稔恶藏奸,终为边患,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征讨准噶尔。”
52、匿影藏形隐藏形迹;不露真相。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53、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54、烹狗藏弓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55、藏器待时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56、拉捭摧藏拉:摧折;捭:两手排击;摧藏:挫伤。指摧伤挫折。晋·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
57、什袭而藏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宋 张守《跋唐千文帖》:“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
58、藏垢纳污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59、漫藏诲盗指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60、待价藏珠待:等待;待价:等待高价出售。珍藏明珠,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有才学者等待被人赏识。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