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ㄦˊ ㄌ一ˋ
感情鼎足而立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谜语三国时代
近义词三足鼎立、分庭抗礼、鼎足而三、相持不下
反义词定于一尊、合而为一、归于一统
英语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望穿秋水(意思解释)
 - 缘木求鱼(意思解释)
 - 了不长进(意思解释)
 - 全心全意(意思解释)
 - 调虎离山(意思解释)
 - 恒河沙数(意思解释)
 - 于事无补(意思解释)
 - 漆黑一团(意思解释)
 -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博闻强识(意思解释)
 - 平起平坐(意思解释)
 - 能近取譬(意思解释)
 - 密密匝匝(意思解释)
 - 巢林一枝(意思解释)
 - 顺手牵羊(意思解释)
 - 明目张胆(意思解释)
 - 博识多通(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意思解释)
 - 蛇口蜂针(意思解释)
 - 敌国通舟(意思解释)
 - 迅雷不及掩耳(意思解释)
 - 丁公凿井(意思解释)
 - 借花献佛(意思解释)
 - 措手不迭(意思解释)
 - 开后门(意思解释)
 - 宁缺毋滥(意思解释)
 - 改弦易辙(意思解释)
 - 垂涎三尺(意思解释)
 
※ 鼎足而立的意思解释、鼎足而立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迷魂汤 |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 
| 分花拂柳 | 见“分花约柳”。 | 
| 竭泽而渔 |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 
| 眼馋肚饱 |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 
| 优柔餍饫 | 亦作“优柔厌饫”。喻为学之从容求索,深入体味。语本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 
| 述而不作 |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 
| 黎庶涂炭 | 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 
| 人情练达 | 人情:人情世故;练达:熟悉通达。指通晓待人处世的经验。 | 
| 饱经世变 |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 
| 不破不立 |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 
| 名公巨卿 | 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 
| 风信年华 | 指女子二十四岁时。 | 
| 不声不吭 |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 
| 拆东补西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 
| 没撩没乱 | 指没有情绪。 | 
| 颠连穷困 | 颠连:困顿不堪。形容穷苦艰难。 | 
| 循名考实 | 循:依照;责:要求。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 
| 溯流求源 | 同“溯流穷源”。 | 
| 曝骨履肠 |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 
| 风激电骇 | 形容势猛。同“风激电飞”。 | 
| 问长问短 |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 
| 自生自灭 | 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消灭。形容任其自然;无人过问。 | 
| 不以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 家道从容 |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 
| 时通运泰 | 泰:平安。时运通泰。形容时世遭遇都很顺利安泰。 | 
| 抬头不见低头见 | 比喻经常见面。 | 
| 童叟无欺 |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