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立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立功赎罪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旧唐书 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2、顶门立户支撑门户。谓独立成家。吴组缃《山洪》三:“三官虽然已经另外顶门立户,但是打鱼的一切生财器具还是和他大哥、二哥共有着。”
3、援笔立成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4、立身行道道:政治主张和思想。指修养自身,奉行道义。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5、鼎足而立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6、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7、壁立千仞形容岩石高耸。晋 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8、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9、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10、巧立名目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11、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12、立眉竖眼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竖眼地一吆唤,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13、绝世独立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14、家徒壁立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15、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6、建功立事犹“建功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17、垂手侍立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侍:侍侯。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侍立,伺候烧纸。”
18、鸿鶱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鸿鶱凤立,不循常流。”
19、砥行立名磨砺德行,建树功名。《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20、巍然屹立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梁启超《新民说》第三节:“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
21、立贤无方立:植,竖。指推举贤人不拘一格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汤执中立贤无方。”
22、立锥之地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23、云屯森立众多而整肃貌。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以张公节制三方,其部下熊罴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属望将军,其必有以取之矣。”
24、达人立人达:引进;立:培植。指帮人建功立业。宋·程颐、程颢《二程全书·遗书》:“夫仁者达人立人,取譬可谓仁之方而已。”
25、逢机立断犹言当机立断。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26、成家立业成家:组成家庭;即结婚;立业:建立事业。指能独立生活或建立某种事业。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定山惟素山主》:“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曰:‘见后如何?’师曰:‘立业成家。’”
27、傲然挺立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28、灭德立违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29、矜奇立异矜:夸耀;异:不同。炫耀奇特,标榜新异林纾《<慎宜轩文集>序》:“所著《慎宜轩文》若干篇,气专而寂,澹宕而有致,不矜奇立异,而言皆衷于名理。”
30、咄嗟立办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31、形销骨立身体消瘦;骨架凸现。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形:身形;形体;销: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树立;凸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32、立时三刻立刻、马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33、立功立事立:建树。指树立功勋与事业。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34、无立锥之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庄子 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 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35、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36、坐立不安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37、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38、三分鼎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39、销毁骨立销:久病枯瘦。形容身体枯瘦如柴。《梁书·武帝纪》:“高祖形容本壮,及还京都,销毁骨立。”
40、立眉瞪眼倒竖双眉,圆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样子。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1章:“她退了两步,立眉瞪眼地用手枪朝哈叭狗一点:‘你别动!’”
41、玉立亭亭玉立:比喻身长而美丽;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元·乔吉《七夕赠歌者》曲:“水洒不著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
42、势不并立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43、贫无立锥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44、势不两立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45、不立文字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46、无立足之地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47、当机立断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48、独立不群独立:突出,超群;不群:卓异。比喻超群出众。《旧唐书·韦陟传》:“陟自幼风标整峻,独立不群,安石尤爱之。”
49、比肩而立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50、著书立言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明·李贽《焚书·童心说》:“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51、树元立嫡谓立嫡长子为储君。南朝·梁·沈约《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于斯为重。”
52、长身鹤立鹤立:像鹤站立。形容瘦而高的人。曾朴《孽海花》第32回:“就在这一阵笑语声中,有一个长身鹤立的人……两脸绯红,醉态可掬,七跌八撞的冲进房来。”
53、家道壁立家道:家庭经济状况;壁立:空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家道壁立。”
54、独立王国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55、行眠立盹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
56、矜功不立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战国策 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57、侧足而立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58、戴罪立功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明史 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59、傲然屹立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形容坚定挺拔;不可动摇。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60、誓不两立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