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例子:“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基础信息
拼音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注音ㄉㄨㄛ ㄒ一ㄥˊ ㄅㄨˋ 一ˋ ㄅ一ˋ ㄗˋ ㄅ一ˋ
繁体多行不義必自斃
感情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近义词作茧自缚、自食其果、作法自毙
英语a wicked person is sure to bring destruction to himself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捶胸跌脚(意思解释)
- 信誉卓著(意思解释)
- 家亡国破(意思解释)
- 见善若惊(意思解释)
- 迎风待月(意思解释)
- 刳精呕血(意思解释)
-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意思解释)
- 过从甚密(意思解释)
- 连二赶三(意思解释)
- 有板有眼(意思解释)
-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意思解释)
- 灌夫骂座(意思解释)
- 装门面(意思解释)
- 兽聚鸟散(意思解释)
- 洒扫应对(意思解释)
- 阿保之劳(意思解释)
- 号咷大哭(意思解释)
- 振臂一呼(意思解释)
- 河沙世界(意思解释)
- 恪守不渝(意思解释)
- 悲歌击筑(意思解释)
- 心去难留(意思解释)
- 兔头麞脑(意思解释)
- 双喜临门(意思解释)
- 齐大非偶(意思解释)
- 倚马可待(意思解释)
-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意思解释)
- 池鱼幕燕(意思解释)
※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解释、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出文入武 | 谓文武兼备。 |
行思坐想 | 谓不停地思考。 |
邈处欿视 | 谓处世淡泊,视事谦逊。 |
杞天之虑 | 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
漫地漫天 | 漫:满。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
各有利弊 | 各:各自;弊:害处。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
破壳而出 |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
行比伯夷 | 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
彰明较着 |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
浊酒一杯 | 浊:浑浊。指酒质差而且有限,聊以自娱或排遣。 |
雨霾风障 | 指狂恶的风雨。 |
潜移默夺 |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
薄今厚古 | 薄:轻视,鄙薄;厚:优待,重视。重视古代,轻视现代。 |
鹭序鹓行 | 见“鹭序鸳行”。 |
互不相容 | 互相不能容纳对方。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 |
想方设计 | 设:筹划。多方思索和筹划解决的办法。 |
穷思竭想 |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窥觎非望 | 窥觎:窥伺可乘之隙;非望:非分之想。指伺隙谋夺帝位。 |
得马生灾 |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
视下如伤 | 见“视民如伤”。 |
揭人之短 | 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
不管一二 |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
寻行逐队 | 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
浮声切响 |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
揽权纳贿 | 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
置之弗论 |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
天真烂熳 | 见“天真烂漫”。 |
食不遑味 | 同“食不甘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