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自上而下从上到下。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2、自作解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3、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4、自惜羽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
5、自愧不如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6、自掘坟墓掘:挖。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比喻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或灭亡准备了条件。晋 葛洪《神仙传》:“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
7、敝帚自享犹言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很珍惜。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书刘文清<四智颂>后》:“唯余事斯,素有微契,而敝帚自享,从无连篇累牍之作。”
8、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9、悠游自得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唐 房玄龄等《晋书 苻坚载记 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10、束身自爱犹言束身自修。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11、高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12、卑己自牧卑:谦;牧:养。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13、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自取其殃自己招来祸事。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也终防别生事故,休迟缓自取其殃。”
15、衒玉自售《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
16、短垣自逾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国语·吴语》:“今君掩王东海,以淫名闻于天下,君有短垣而自逾之。”
17、习惯自然惯:同“贯”。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
18、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19、反躬自问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20、唾面自干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新唐书 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21、自作之孽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22、神色自得神色:神情,态度;自得:自觉得意,快意。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唐·温庭筠《乾诔子·权长孺》:“长孺视之,忻然有喜色,如获千金之惠,涎流于吻,连撮瞰之,神色自得,合坐惊异。”
23、独吃自疴比喻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
24、聊以自慰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汉 张衡《鸿赋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25、为法自弊作定自弊。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26、自绝于人绝:断。自己断绝了跟别人的关系。指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不愿悔改。
27、闭合自责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28、自出机轴比喻作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体裁。同“自出机杼”。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
29、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30、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31、沾沾自衒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宋·陆游《南唐书·钟谟传》:“天资皆浮躁,沾沾自衒。”
32、自相残害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33、自取富贵以自己的力量来获取荣华富贵。宋·祝穆《事文类聚·别集》:“北齐高昴曰:‘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
34、无地自厝犹无地自容。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35、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36、自寻烦恼自己找来不必要的烦恼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37、束修自好犹言束身自修。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天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坏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38、悔罪自新悔改罪行,重新做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陈穆公亦有使命至晋,代卫郑致悔罪自新之意。”
39、镇定自若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40、善自为谋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为谋。’”
41、养痈自患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5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治,是养痈自患也。”
42、抚躬自问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43、坐地自划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它。郭沫若《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也是坐地自划。”
44、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45、自相戕贼戕贼:伤害,残害。自己人互相杀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2回:“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忍自相戕贼乎?”
4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7、引咎自责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48、自厝同异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宋书 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49、洁身自好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5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51、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52、孤芳自赏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53、各自为战指各自独立行战。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54、自以为然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55、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56、反躬自责回过头来责备自己。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57、高自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
58、人自为战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59、作茧自缚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60、自郐无讥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请观欲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自郐以下无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