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不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渺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沙汀《老烟的故事》:“对于一个生活在空隙当中的人,却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2、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尚书 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3、不脩边幅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亦作“不修边幅”。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脩边幅。”《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不脩边幅,谓人不饰仪容。”
4、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着意:用心。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5、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6、风马牛不相及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7、举措不当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管子 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8、朝不图夕图:图谋。早晨不能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唐·柳宗元《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某天罚深重,余息苟存,沉窜俟罪,朝不图夕,伏谒无路。”
9、天不转地转指以后总有见面的机会。
10、不痒不痛既不痛也不痒。比喻不中肯,没触及要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11、禽兽不如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12、方头不律见“方头不劣”。元·郑廷玉《金凤钗》:“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
13、毫不在乎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14、分文不少丝毫没有短少。施蛰存《牛奶》:“柳先生虽然每到月底总付清了钱,分文不少,可惜他的洋派太大。”
15、亹亹不厌亹亹:同“娓娓”。连续说话,不知疲倦。指讲话或文章十分精彩感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论》:“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抚,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不厌。”
16、风马不接犹言风马牛不相及。《宋书 隐逸传 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17、可望而不可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18、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9、确切不移形容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20、食不重肉见“食不兼肉”。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21、不可同年而语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2、溃不成军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3、漠不关心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24、不瞽不聋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25、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26、漫不经意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郭沫若《文艺论集 <瓦特 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
27、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28、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7回:“在你是手足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你的好心。”
29、不齿于人指被人看不起。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30、不禁不由指不由自主。《儿妇英雄传》第十六回:“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
31、不声不响不说话,不出声。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32、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33、亲不隔疏亲:亲近的人;疏:疏远的人。亲近的人不会被疏远的人隔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34、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35、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36、赏不逾时谓及时行赏。《司马法·天子之义》:“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37、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38、不死之药长生不死的药。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39、赏罚不当当:相称。奖赏与惩罚同功过不相当。汉·贾谊《新书·过秦中》:“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40、不入兽穴,安得兽子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41、片甲不留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23回:“为足的在此扎营,意欲等候番兵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42、寸草不留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②亦比喻把人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什么也不留下。③比喻把头发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宋 楼钥《攻媿集 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43、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44、不抗不卑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45、不習水土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通俗编 地理引南史 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
46、不惑之年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
47、不孝之子不孝顺的子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48、道不相谋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络驿不绝络绎不绝,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逢侯部众饥穷又为鲜卑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络驿不绝。”
50、专一不移移:改变,动摇。指对事业专心致志的追求,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守。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51、忠孝不并不并:不能同时并行。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即忠孝不能两全。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谧》:“姑处事殊,忠孝不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52、半夜敲门不吃惊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53、肤不生毛皮肤上长满了厚茧而长不出毛。形容十分劳苦。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腠胝无胈,肤不生毛。”
54、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55、不安其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56、舍命不舍财情愿丢掉生命也要保住钱财。比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51回:“徐良就跳下房来,进了屋子,把十两银子收在兜囊之内,说:‘俺老西舍命不舍财。’”
57、吃人不吐骨头比喻又残暴,又贪婪。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58、动不失时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59、不失旧物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60、木朽不雕朽:烂;雕:雕刻。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不可造就。《九州春秋》:“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将军虽欲委忠难佐之朝,雕画朽败之木,犹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