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多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多管闲事 | 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
2、多面手 | 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 王朔《刘慧芳》:“亚茹:‘你还真是多面手。’” |
3、是非只为多开口 |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4、泥多佛大 |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天童昙华禅师》:“十五日已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 |
5、艺多不压身 | 艺:技艺,本领。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也不会造成自身负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皮。” |
6、多鱼之漏 | 《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杜预注:“多鱼,地名……《传》言貂于此始擅贵宠,漏泄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后以“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 | 《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杜预注:“多鱼,地名……《传》言貂於此始擅贵宠,漏洩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 |
7、多收并畜 | 谓一律收罗藏蓄。 | 明·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州庠党序多收并畜,不能当百一之选。” |
8、好事多悭 | 犹言好事多磨。 | 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悭,陡恁的千难万难。” |
9、人多势众 | 人多势力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
10、虱多不痒 |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 梁实秋《懒》:“‘虱多不痒,债多不愁’,那是自我解嘲!” |
11、贪多嚼不烂 | 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 |
12、愁多夜长 | 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 |
13、兵多者败 |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
14、转益多师 | 广泛学习前人经验,不局限于一家,才能开阔眼界,大有裨益。 |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15、贵人多忘事 | 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16、多许少与 | 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 宋·张商英《素书》:“多许少与者怨。” |
17、多愁多病 | 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 | 宋 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
18、多能多艺 | 见“多才多艺”。 | 宋·梅尧臣《乞巧赋》:“技之巧不过多能艺,使尔多能多艺,则艺成而迹卑。” |
19、讽多要寡 | 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 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 |
20、博闻多识 |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
21、经多见广 |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7章:“特别对制造兵器的知识很丰富,可说是经多见广。” |
22、多历年所 | 历:经历;年所:年数。经历的年数很多。 | 《尚书 君奭》:“率惟兹有陈,保父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
23、博识多通 |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 |
24、言多必失 |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25、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
26、识多才广 | 识:知识,见识。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他是晋国勋臣,识多才广。” |
27、多谋少断 | 谋:计谋,计策;判:判断。富于谋略,但缺少决断。 |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有为不能有守,好用权术,多谋少断。” |
28、虑事多暗 | 考虑事情不明。 | |
29、政出多门 | 政令出自许多部门。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
30、名目繁多 |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
31、多闻阙疑 |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
32、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 抽:提取;补:补助。指提取多余的补益不足的。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同时坚决地团结中农,保护富裕中农,给富农以经济出路。” |
33、婀娜多姿 |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34、许许多多 |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
35、贪多务得 |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36、日许多时 |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 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 |
37、诡变多端 | 诡变:狡诈多变;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 宋 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
38、博学多识 |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
39、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40、多凶少吉 | 凶害多,吉利少。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你去后多凶少吉,干这般尽忠竭力。” |
41、国步多艰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
42、多文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
43、多口阿师 | 指喜欢多话的人。 | 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
44、吉少凶多 | 凶:不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朝廷大怒,今差国丈庞集领兵到来,只怕吉少凶多,如何是好?” |
45、顾盼多姿 | 见“顾盼生姿”。 |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王昭君,十九岁……一双秋水似的眼睛,神采清明,顾盼多姿。” |
46、兵在精而不在多 |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 《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
47、言多伤行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
48、睡长梦多 | 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 老舍《四世同堂》:“所长,毛遂自荐,我当大媒好了!事情是越快办越好,睡长梦多!” |
49、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50、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51、丑人多作怪 | 长相丑陋的人经常做出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来为难别人。 | 茅盾《叩门》:“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
52、兵多将广 |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
53、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 |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
54、狼多肉少 | 供不应求 | 吴茂盛《驻京办》第六章:“您想,这不是狼多肉少吗?” |
55、积少成多 |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56、诡谲多变 | 谲:欺诈;诡谲:怪异。形容人的性情怪异多变。 | 晋·张协《玄武馆赋》:“于是崇墉四匝,丰厦诡谲,烂若丹霞,皎如素雪。” |
57、话不投机半句多 | 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6回:“这日大家畅饮,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知不觉,喝了个酩酊大醉。” |
58、多贱寡贵 | 贱:价格低;寡:少。物品多则价格低贱,物品少则价格高。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夫物多则贱,寡则贵,贵则散,轻则聚。” |
59、命运多舛 | 舛:违背。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 | 唐·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
60、夜长梦多 | 比喻时间拖久了;事情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 清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