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多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多许少与 | 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 宋·张商英《素书》:“多许少与者怨。” |
| 2、多材多艺 | 见“多才多艺”。 | 《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
| 3、以少胜多 | 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
| 4、名目繁多 |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
| 5、贵人多忘 | 讥诮显贵者不念旧交。亦嘲人健忘。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 6、人多嘴杂 |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
| 7、耳目众多 | 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
| 8、是非只为多开口 |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 9、贪多务得 |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 10、四郊多垒 | 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
| 11、兵多者败 |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
| 12、多藏厚亡 | 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 先秦 李耳《老子》:“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 13、债多不愁 |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多不愁。” |
| 14、吉少凶多 | 凶:不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朝廷大怒,今差国丈庞集领兵到来,只怕吉少凶多,如何是好?” |
| 15、足智多谋 |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
| 16、人多口杂 |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
| 17、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 18、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
| 19、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 |
| 20、多难兴邦 |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 21、多种多样 | 多方面,各种各样或有变化。 |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
| 22、多谋善虑 |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
| 23、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 24、多多少少 | 或多或少。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好生趋趋跄跄的,你争我夺,多多少少得些,哄的一声,又到那一边,仍旧募化去了。” |
| 25、多谋善断 | 多作谋划;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 26、国步多艰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
| 27、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 指无关紧要的人,可有可无。 | |
| 28、博闻多识 |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
| 29、丰富多采 | 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 秦牧《艺海拾贝 “果王”的美号》:“而在具体主题、内容、体裁、手法上,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 |
| 30、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 《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
| 31、争多论少 |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
| 32、多言数穷 |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 《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 33、多愁多病 | 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 | 宋 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
| 34、儿女情多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 唐 卢照邻《五悲文 悲穷通》:“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何壮夫之懦节,伊儿女之情多。” |
| 35、多故之秋 | 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 《金史·宣宗季下》:“今多故之秋,人才难得,朕欲除大罪外,徙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量才复用。” |
| 36、贵人多忘事 | 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 37、嘴里牙多 | 谑语,指会说话 | 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说不过你。” |
| 38、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
| 39、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 40、粥少僧多 |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 邹韬奋《学校与商场》:“小学教员比较是刻苦耐劳一点,可是各地因为粥少僧多,常常为争夺饭碗而闹得乌烟瘴气。” |
| 41、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 42、多多益办 | 见“多多益善”。 |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汉书》作“多多益办”。 |
| 43、众少成多 | 犹积少成多。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 44、多愁善病 | 见“多愁多病”。 |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假使天下有这样一个人,又与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这样多愁善病!” |
| 45、言多伤行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
| 46、博物多闻 | 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 | 南朝 宋 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
| 47、虑事多暗 | 考虑事情不明。 | |
| 48、多艺多才 | 见“多才多艺”。 | 《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 |
| 49、言多必失 |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 50、财多命殆 | 殆:危险。钱财多了,生命会有危险。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
| 51、转益多师 | 广泛学习前人经验,不局限于一家,才能开阔眼界,大有裨益。 |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 52、言多失实 | 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
| 53、好事多悭 | 犹言好事多磨。 | 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悭,陡恁的千难万难。” |
| 54、兵多将广 |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
| 55、多端寡要 | 端:头绪;要:重要。头绪太多,不得要领。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 |
| 56、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
| 57、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
| 58、婀娜多姿 |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 59、贪多嚼不烂 | 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 |
| 60、好事多磨 | 磨:艰难、障碍。指好的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许多波折。也指真挚的爱情经常经历曲折。 | 宋 晁端礼《安公子》:“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