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罪之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例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基础信息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注音ㄨㄣˋ ㄗㄨㄟˋ ㄓ ㄕ
繁体問辠之師
感情问罪之师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前来兴师问罪的人。
英语a punitive expeditionary army(an army for punitive purpos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克逮克容(意思解释)
 - 牛衣岁月(意思解释)
 - 远水不解近渴(意思解释)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意思解释)
 - 铁面枪牙(意思解释)
 - 私仇不及公(意思解释)
 - 前倨后卑(意思解释)
 - 毫不在乎(意思解释)
 - 杏脸桃腮(意思解释)
 - 謷牙诘屈(意思解释)
 - 塔尖上功德(意思解释)
 - 吊死问生(意思解释)
 - 羊续悬鱼(意思解释)
 - 鲤鱼跳龙门(意思解释)
 - 有天没日(意思解释)
 - 刁钻古怪(意思解释)
 - 夜宿晓行(意思解释)
 - 麋沸蚁动(意思解释)
 - 安贫守道(意思解释)
 - 行成于思(意思解释)
 - 三蛇七鼠(意思解释)
 - 两世为人(意思解释)
 - 期期以为不可(意思解释)
 - 饮水辨源(意思解释)
 - 神彩奕奕(意思解释)
 - 枯脑焦心(意思解释)
 - 梧桐断角(意思解释)
 - 触石决木(意思解释)
 
※ 问罪之师的意思解释、问罪之师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弢迹匿光 | 弢:同“韬”。隐藏行迹与光彩。 | 
| 刮目而视 | 刮目:擦拭眼睛,指去掉老看法。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待。 | 
| 悬梁刺骨 | 形容刻苦学习。 | 
| 皂白不分 |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 鲜衣美食 |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 
| 以肉驱蝇 | 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 没嘴葫芦 | 没有嘴的葫芦。比喻不善言谈或说话很少的人。 | 
| 寻弊索瑕 | 犹言吹毛求疵。 | 
| 悠游自得 | 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 
| 伏首帖耳 |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 
| 含辛忍苦 | 见“含辛茹苦”。 | 
| 非请莫入 | 没有被邀请不要进入。 | 
| 爷饭娘羹 | 谓在父母的庇荫下生活。 | 
| 小中见大 | 指从小事中可以窥见到更大的问题或更深的道理。 | 
| 半明半暗 | 光线不充足。 | 
| 漱流枕石 | 犹言漱石枕流。 | 
| 绝伦超群 | 伦:类;绝伦:特异,超过同辈。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 
| 嚣浮轻巧 | 嚣浮:浮夸。形容人不踏实可靠。 | 
| 弃家荡产 | 犹倾家荡产。 | 
| 三毛七孔 |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 
| 瑶林玉树 | 见“瑶林琼树”。 | 
| 出入人罪 |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 
| 衣冠济楚 |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 輶轩之使 | 輶轩:轻便的车。乘轻便车的使者。指帝王的使臣。 | 
| 以简驭繁 |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 
| 渊渟岳峙 | 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 
| 骇状殊形 | 犹言奇形怪状。 | 
| 剩蕊残葩 | 蕊:花蕊;葩:花。比喻已被摧残蹂躏的女子。 |